□ 蔡敏
8日至10日中午12点,北京应对空气重度污染持续72小时以上的红色预警首次启动。机动车单双号行驶,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可实行弹性工作制,提示公众做好健康防护。
此前,北京宣布将空气重污染预警由黄色升级为橙色的时候,公众纷纷质疑,雾霾红色预警标准是什么?从不启动是什么原因。从11月27日到12月1日,北京重污染已持续5日,然而,空气重污染预警仍为橙色。难道因为启动红色预警要停车、停课、停工,太麻烦,就将现行相关法规视为一纸空文?于是,距离上次雾霾结束七天后,当这一次空气重度污染发生时,红色预警启动了。不得不说,密切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空气污染问题在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之下终于又向前走了。
尽管很多人谈起北京的雾霾满腹牢骚,但联想起三五年前人们对发生在城里这茫茫一片到底是雾还是霾的疑惑,终究还是有了不小的改变。公众的认知更深入,有关部门也才更有勇气执法施政。
但至于雾霾问题何时才能得到根本改善,恐怕还是一个不短的过程。原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在出席一个环保集会上说,这大雾霾天,朋友一听他要参加一个环保会议都说赶快去吧,仿佛开一两个会就能把问题解决了似的。看来,在这个关系到每一个群众切身健康利益的问题面前,大家是一致的迫切期待。但是也正如《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所说,世界上的事没有一件不是利弊共存的。有关部门鉴于对未知事物的担忧,更多着眼于事物的弊,采取了审慎、保守的做法,这是可以理解的。而雾霾启动红色预警一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公众的参与和信息的公开成了事件前行的最大推动力。
明年1月1日,《大气污染防治法》就要实施,根据法令,重点排污单位要做到信息公开,这将对防治雾霾有着更为实质性的推动。在雾霾防治上,每一个人都可能因此受害,每一个人也可能因此受益,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形成的集体抉择将是事物前行的最大勇气和动力支撑。面对窗外的茫茫雾霾,没有人会投弃权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