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记者 金勇
’95世妇会以来的20年,是首都北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20年,也是首都妇女事业健康发展的20年。首都妇女的生存条件、发展权利和社会地位在20年间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妇女在参与决策与管理、参与经济建设等各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妇女成为首都改革发展成果的共建共享者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水平居全国之首:出席党的十八大北京团女代表比例为39.7%,市十一次党代会女代表比例为39.5%,居全国之首;市十四届人大女代表比例为33.3%;市十二届政协女委员比例为31.1%;第八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女性成员比例为71%,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女性成员比例为31.59%。
妇女参与经济的活力不断增强,就业领域不断拓宽: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妇女就业的主渠道,女性在三产中的就业人数占女性总就业人数比例超过80%,女性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金融等服务业中的占比均达到50%以上。
妇女受教育程度逐年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2014年,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4年,比1990年的8.6年提高了2.8年。普通高校在校生女生比例超过50%。2014年,北京女性平均预期寿命为83.96岁,比1995年的76.11岁提高了7.85岁。全市户籍孕产妇死亡率由1995年的22.3/10万降低为7.19/10万,为历史最好水平。婴儿死亡率由1995年的11.5‰下降为2.3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2005年的5.11‰下降到2.89‰,保持在发达国家水平。并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养老保障全覆盖。
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共建立妇女维权通道20个、妇女维权合议庭96个,成立首个审理家事纠纷案件的房山法院家事审判庭,实现妇女维权通道、维权合议庭全覆盖。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婚姻家庭调解、家庭暴力干预等工作,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社会化的妇女维权机制。
数字背后的付出与努力
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以实施《北京市妇女发展规划》为抓手,积极做好源头参与,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推动首都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从源头参与,在立法决策中充分体现性别意识,北京市建立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机制,构建了“政府主责、成员单位领衔、专家参与、妇儿工委办公室协调”的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工作格局;率先在全国编制出一部具有一定理论依据和实际可操作性,并且体现了北京首善特色的《北京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操作指南》;积极配合市人大开展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立法后评估工作;对公开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等法律法规和《关于认真做好北京市关于第十届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开展性别平等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
北京市不仅制定、完善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政策机制、健全女干部选拔培养机制,还加强女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为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
为提高首都妇女参与经济建设水平,北京市妇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京津冀协调发展要求,积极实施妇女创业扶持计划,争取妇女发展政策资金支持,加大妇女创业就业培训力度。
维权服务也一直是妇联工作的重点,北京市妇联在加强源头维权、社会化维权的同时,还坚持实事化维权,坚持把维权服务送到妇女儿童身边。
与此同时,市妇联始终将家庭作为开展妇女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注重家庭工作顶层设计,不断提高工作标准、更新发展理念、增强创新意识,坚持把家庭创建工作纳入社会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去思考、去规划、去推进。制定实施了《北京市和谐家庭行动计划(2015—2017)》,首次提出促进首都家庭文明建设的“五大行动”,即家庭美德倡扬行动、家庭教育推进行动、家庭服务发展行动、家庭工作人才培养行动、家庭工作平台拓展行动,为家庭文明建设提供有效路径,使和谐家庭、“寻找首都最美家庭”等家庭创建活动成为提升家庭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的创新实践。
亲历者说
孙祁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2014年国际保险界的最高奖项约翰·毕克利奖获得者
人物寄语:谈到中国女性近20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孙祈祥说:“据我个人的观察,中国妇女的地位是在逐步上升的,有时甚至让国外同行感到惊叹。21世纪注定精彩的中国故事理应包括6亿多中国妇女的地位、角色、价值等这样的话题。”问起她个人成长的感悟,她说:女子当自立,方能更强。
数说成就
北京市出席党的十八大北京团女代表比例为 39.7%
2014年,女性在三产中的就业人数占女性总就业人数超过 80%
2014年,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 11.4年
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