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1月26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周刊 综合 家长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 家庭的责任: 为孩子人生打好“底色” 信息 人大代表督查营养餐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庭的责任: 为孩子人生打好“底色”

当不良社会文化作为宏观环境因素对个体产生刺激的时候,对未成年的孩子而言,其意识的选择性往往还受制于其生存的小环境,尤其是家庭因素的影响。这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父母自身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同,以及其对子女思想的潜移默化影响和行为的引导,这是抵御和过滤不良社会文化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力量。

■ 关颖

赵忠心教授是我国家庭教育研究领域公认的领军者和奠基人,赵老师的家庭也是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就在他刚刚度过74岁生日的前后几天,赵老师收到了许多的祝福,我也发去了自己的问候。

“儿子来电话说,要在什么地方给我祝寿。我不记得哪天是我的生日,孩子们都记得。我不在意祝寿不祝寿。又不是小孩子,家长盼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年年给孩子庆生。老年人祝寿一次长一岁,老一岁,没什么可庆祝的。儿子说,是庆祝爸爸年年身体健康,精神焕发。”

看到这段话,不禁让我想到在赵老师70寿辰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赵忠心教授从事家庭教育研究三十年研讨会”。一晃几年过去了,赵老师依然精神矍铄、不辍耕耘,着实令人敬佩!我说,“您儿女的孝敬体现的不仅是亲子之情,也是您教子的成功。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您这里是最佳结合!”

赵老师回复:“身体、精神不错,得归功于夫人和我的儿女,是他们给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

我说:“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其实也是您自己多年来精心营造的,您怎么待他们,他们才会这样待您。当下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赵老师又回复:“新华社记者来采访‘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谈道:当今社会环境很复杂,孩子都生活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为什么有的孩子就学坏了,而绝大多数的孩子却没有受到不良的社会影响,没有学坏?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起了作用。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打底色的,底子好,就会选择、取舍、抵制。”

……

从对生日祝福引申为学者间的问题研讨,我们所见略同。的确,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就是为孩子成长提供适宜的条件,打好做人的基础。无论孩子长到多大、做什么工作,身上总有始自幼年的家庭环境的烙印;而孩子在良好家庭环境中形成的为人处世习惯,首先受益的就是他们的父母。这是亲子互动中长者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与孩子对其反馈的过程,随着孩子的长大和父母的渐渐衰老,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越来越清晰地表现出来。赵老师晚年的幸福,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共同营造的,而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个个家庭环境构成的,犹如人的细胞和机体。

这些年,社会大环境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也让家庭教育受到巨大冲击。于是一些家长总是抱怨社会,觉得自己对孩子如何做人的教育无能为力、无计可施,被动地“适应”社会的不良因素而放弃了自身的努力。事实上,正如赵老师所言,“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不能改变;污染的自然环境,我们也无能为力。但家庭生态环境,我们是可以操作的,可以创造的。”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是为人父母、为人夫妻者自己营造的,父慈子孝、夫妻恩爱,这是孩子生存、成长微观的、基础的环境,决定了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也决定了成年人能否享受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能否尽享天伦之乐。家庭的责任就是为孩子打好人生的“底色”,当他独自面对社会问题的时候才会辨别,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所以,父母少些抱怨社会,把功夫下在营造家庭小环境上才是明智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营造好家庭小环境,才能过滤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在社会转型中,异质文化和多元文化不可避免地给成长中的孩子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和不良刺激,如诚信缺失、个人主义、利益至上等等。我们应当承认,在不良外界刺激与孩子的意识和行为选择之间存在着因果反馈,孩子很容易产生模仿动机,从心理上的认同、向往中的追求,进而形成产生不良行为的内在条件。同时也必须看到,在上述这种因果反馈之间还存在着某些中间因素,也就是当不良社会文化作为宏观环境因素对个体产生刺激的时候,对未成年的孩子而言,其意识的选择性往往还受制于其生存的小环境,尤其是家庭因素的影响。这其中最具说服力的是父母自身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同,以及其对子女思想的潜移默化影响和行为的引导,这是抵御和过滤不良社会文化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力量。

赵忠心老师和他的一家人,正是良好家庭生态环境的共同营造者。在他们的家庭小环境中没有那么多社会不良因素的侵入,也才有了父慈子孝、夫妻和睦的家庭生活——这是我们每个人向往的,也是每个人努力都可以做到的。

(作者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