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家校共育课程现场:亲子吟诵国学经典
■ 中国妇女报记者 陈若葵 文/摄
“自从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后,爸妈不再盯着我学习了,他们俩也不吵架了,开始变得喜欢看书、爱学习了。”日前,山东省滨州市开发区一名中学生对中国妇女报记者说起父母在接受了“家长教育”后发生的变化时如是说。
教育,始于家庭。教育孩子,父母要先自我教育。
11月21日,山东省滨州市“家校共育”合作示范区建设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举行。此次研讨会由滨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滨州市教育局、滨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办,北京大学三宽家长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办。教育专家就家庭教育、家校共育、二孩政策与教育公平等百姓关心的问题各抒己见。
“四大工程”实现家校共育
今年4月,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京大学三宽家长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启动“蒲公英·家校共育暨家长教育服务工程”示范区建设。开发区教育局领导在研讨会上介绍,近年来开发区在立足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同时,越来越认识到“教育的教育”——教师教育和家长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大教育”纳入全区总体发展规划,付诸实施。
自项目启动以来,他们在“家校共育”示范区共举办了8期60场培训和8次沙龙咨询活动,教师培训30场,参训教师近1万人次;家长培训30场,参训家长4万人次。通过接受培训,教师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师德水平,而且掌握了基本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了;而家长也在其中发现了自己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识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多数家长表示收获很大。
开发区教育局领导在会上表示,他们计划用3年时间,在示范区实施家长教育、教师培训、学生成长、公民教育“四大工程”,通过全方位、多领域深度合作,传播和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开发区城乡家长更新观念,摆脱困惑,走出误区,让全区广大儿童少年在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于“三宽”,北京大学“三宽家长教育”课题组组长、三宽家长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萧斌臣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宽厚、宽容、宽松。家长做到这三点,孩子的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他透露,据粗略统计,目前国内需要获得资格、持证上岗的职业有7600多种,这其中不包括家长。但是,做好家长恰恰需要良好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储备和教育方法,并非有了孩子就能自然地“晋升”为好家长,所以需要学习。“三宽家长教育”课题组提出“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理念,使家长通过学习、参与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等方式,实现自身的改变,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萧斌臣在研讨会上介绍说,近一年来,“三宽”团队在滨州投入了上百人次的专家资源,除了家长教育培训和教师培训外,还开展了地方讲师团选拔、家长读书会建设、学校家委会平台建设以及学生国学课程、科学素养课程的植入和科普基地的建设。
萧斌臣说,开展“家校共育”对于学校和家庭而言是战略双赢,有助于缓和家校矛盾,改善家校合作关系,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家校共育”的最大受益者是在校学生,它可以把学生从家长短视、功利的家庭教育环境中解救出来,从繁重的应试教育中转移到创新教育中来;“家校共育”还是公民教育、全民教育的重要推手,由此能改善一方教育生态,提升一方公民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
家长们的收获也印证了“三宽”的教育理念。小学生刘笑天的姥爷刘鸿瑞是“三宽家长读书会”的发起者。说起参加家校共育项目的体会,他深有感触:“作为隔代家长,我最大的收获是重新认识了自己,找回了自信,明确了家长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我体会到,孩子是一粒种子,家长是一片沃土,要让种子发芽,家长要知道如何施肥、浇水,这就需要自己学习提高,才能胜任,成为‘三宽’家长。家庭教育是由三代人传承实现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好的榜样。家长的改变需要学习,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读书,努力培养读书的习惯,这样才有能力与时俱进,完善自我。”
家长教育正当其时
今年10月11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学校为指导、充分发挥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天然优势和重要作用,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破解家庭教育存在的难题。各地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学校要承担起责任,要突破观念上的障碍。
研讨会上,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傅国亮对此进行了解读。他说,《意见》是教育部第一次就家庭教育独立发文,说明在今后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育部会主动扮演主角而不再是配角,家校互动、家校共育将成为新常态。
傅国亮认为,要解决好大与小的教育观念。小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就是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全部,以至于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一度被边缘化;现代大教育观念则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
傅国亮说,家庭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一要政府指导,二要家长学习。学校肩负家教的责任,已由自发行为转变为国家意志,主渠道是中小学幼儿园的家长学校。教育系统主持和指导家庭教育工作重在教材和教师两个方面,重点要研究和传递先进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还要有一批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引导家长给孩子更好的家教。
傅国亮认为,《意见》的发布,是教育系统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节点。从这个意义上看,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大“三宽”团队合作开展的“家校共育”活动正当其时。其“家校共育”模式的积极意义在于政府指导,有前瞻的理念——“宽厚、宽容、宽松”和“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提供了机制与策略,如四大工程、家长读书会等,家庭教育从自发到自觉,“读书”是很重要的经验,否则,学习容易流于形式;团队建设,师资是关键,好的理念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落实下去。
二孩政策对家教的新挑战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在研讨会上表示,家庭教育的主题、方向和根本任务是“树人”“育德”。
周满生说,如今,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首先是对家庭教育的挑战。因为,2+1、4+2+1模式家庭是过去30年的常态,一胎孩子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缺乏心理准备,教育经验不足。三宽“家校共育”项目以家长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家庭、社会、学校共育模式,能有效改善未成年人教育生态环境,提升未成年人的文化素养。但是,在放开二孩政策下,“三宽”教育团队还应该在培训课程质量,教材用书的编写,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教育服务,开设家庭教育工作坊,开设公民大讲堂课程等方面,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和措施。
周满生认为,二孩政策出台之后,从学前到高中,教育作为公共产品服务面临多层次、多方面的挑战。随着生育观念的改变,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恢复,特别是政府鼓励和配套措施的实施,生育二孩的家庭逐渐会多起来。未来5年内,要重点考虑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周满生指出,近年来,由于实行学前教育三年计划,特别是大量发展民办教育,入园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目前高质量的普惠性公办幼儿园数量仍明显不足,如果过分依赖民办教育资源办学前教育,或只开办少量的示范性公办幼儿园,会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难以保障低收入、无权势家庭孩子的利益。适当扩大学前公共教育资源,能够抑制学前教育价格,也能缓解中低收入家庭育儿压力。因此,适当扩大普惠性公办优质幼儿园的比例,是各地政府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