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1月25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绿色办奥共享办奥 开放办奥廉洁办奥 “温暖衣冬”招募志愿者 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工作和影响力 再论“男生免费上师范”涉嫌性别歧视 人生如歌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生如歌

——记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著名艺术家阎肃(上)

2006年2月19日,阎肃在空军院士晚会上朗诵诗歌。 新华社发(郭幸福/摄)

□ 中国妇女报记者 乔虹

有一部民族歌剧,唱了半个世纪,演出千余场,经久不衰。

优美跌宕的旋律,饱含深情的歌声,生动逼真的舞美,还有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歌剧《江姐》,就如同艺术舞台上一朵永不凋零的红梅,感动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而作为演出的保留“节目”,几乎每一次空政文工团到基层巡演,词作者阎肃都会在演员谢幕后,意气风发地带领现场观众一同齐声高唱《红梅赞》。

当下,歌剧《江姐》正在四川巡演。但这一次阎肃却“缺席”了。

此刻,这位老人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梗,他至今已经昏迷50余天。

就在病倒前,耄耋之年的阎肃才刚刚结束了《胜利与和平》,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的策划编创工作。

作为晚会核心创意成员,阎肃与年轻人一道奋战数月,每次彩排悉数到场指导,为演出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其实,不仅是歌剧《江姐》,不仅是《胜利与和平》晚会。

65年的艺术人生,阎肃与共和国同成长。他先后创作了千余件文艺作品,获得百余项国家和军队文艺大奖,参与策划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央视春晚、全国双拥晚会等百余场重大文艺活动……被誉为文学艺术界的“常青树”,完成重大文艺活动的“撒手锏”。

“我这一生是在用一种歌唱和赞美的方式来爱党爱国爱军队。” 阎肃用行动在说。

为时代放歌

阎肃的名字,与歌剧《江姐》密不可分。

“那是新婚后阎肃第一次探亲休假。18天的假期,他哪儿都没去,就趴在家里炕桌上奋笔疾书。整整写了18天,创作出的就是后来红遍大江南北、被传唱了几十年的歌剧《江姐》的剧本初稿。”即使50多年后,再忆起新婚后的第一个假期,阎肃夫人李文辉的语气里似乎仍有一丝埋怨。

是时,1962年,年轻的共和国刚刚经历三年困难时期,国民士气亟待振奋。从当时风行全国的小说《红岩》中得到灵感,年轻的阎肃决定以小说中的主人公江姐为主线,创作一部歌剧,反映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忠贞气节,“为党提一提气,为人民鼓一鼓劲”。

为使创作贴近实际,阎肃怀揣剧本两下江南,三进川东,走访了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的数十位亲人和战友,并深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他让工作人员给自己戴上沉重的脚镣,在黑漆漆的牢房待了7天7夜,感受铁窗内失去自由的痛苦,三餐吃的是监狱里用木桶装的菜糊糊……刻骨铭心的体验让思绪如奔涌的泉水,似爆发的火山,从阎肃的笔端、心中喷涌而出:一个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的江姐形象跃然纸上。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1964年9月,由阎肃作词,金砂、姜春阳、羊鸣作曲的歌剧《江姐》公演,旋即引起轰动,一年内连演200多场,观众无不热泪盈眶,拍手称道。

30年后,1991年,天命之年的阎肃担纲创作歌剧《党的女儿》。

其时,国际风云变幻。而在世界东方,迎来70岁生日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前行。

又是一个18天!三天一场戏,阎肃以“神奇”的速度一气呵成完成了歌词创作。“歌词就在我的脑子里,当时,我就想告诉人们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在哪儿、共产党员什么样!”回忆创作过程,阎肃说。

“你看那天边有颗闪亮的星星,关山飞跃一路洒下光明,咱们就跟着他的脚步走,走过黑夜是黎明……”深情的歌声仿佛跨越时空,唱进了新征程上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心窝。

《党的女儿》甫一登上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舞台,又一次盛况空前,成为中国民族歌剧史上又一部经典。

为强军而歌

阎肃爱穿军装,爱去军营,爱写军歌,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

无论是部队的文艺会演,还是央视的大型晚会,出现在观众面前的阎肃,总是一身空军蓝,英姿飒爽。

上高原、下海岛、走边防、赴哨所,从大漠戈壁到雪域高原,从北国雪山到南国雨林,在65年的军旅生涯里,阎肃几乎跑遍了空军所有的部队,机场、阵地、边防哨所,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和歌声。

就在去年元旦,80多岁高龄的阎肃还不顾旅途劳顿走进南空航空兵某师,深入基层一线暖兵心、送真情、鼓士气,为基层官兵送去新年的问候与祝福。

而从20多岁创作第一首空军题材歌曲《只因为我的银燕是祖国造》,到《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长城长》……阎肃创作的文艺作品中有三分之二是写部队、唱部队的。65年来,他为部队写了多少军歌、师歌、团歌、连歌,他自己都说不清了。

每个时代都有催征的军歌,一首好军歌就似一支冲锋号。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想去打仗,只是因为时代的需要我才扛起了枪;失掉不少发财的机会丢掉许多梦想,扔掉一堆时髦的打扮换来这套军装……”曾经,很多年轻人就是唱着这首《军营男子汉》走进部队的。

那还是1987年,到沈空航空兵某师采风的阎肃,在与战士们的交流中,听到有战士抱怨:“我们怎么傻了?为什么把我们当兵的都叫做‘傻大兵’,就因为我们穿上了这身军装,就因为我们丢掉了发财的机会……”

看到身边这群可爱、可亲、可敬的战友,阎肃当即决定写首歌,给大家“长长志气”——“真正的标准男子汉大多军营成长,不信你看世界的名人好多穿过军装。天高地广经受些风浪我们百炼成钢,因为人民理解我们心头充满阳光……”

经作曲家姜春阳谱曲,一首散发着新时代革命军人蓬勃朝气的军歌从阎肃笔下流出。

好歌就像长了翅膀,没多久就飞遍了全军。官兵们唱得腰杆笔挺,唱得扬眉吐气。

阎肃创作的最新作品歌名叫《风花雪月》:

“行进队列中,昂首挺起胸,一身阳刚正气,威武又光荣。前进队列中,青春火正红,呼啸风花雪月,燃我强军梦……高歌队列中,心底在冲锋,战胜一切强敌,我是中国兵。”创作的灵感源于一年前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自己的发言。

参加座谈会的很多人,依然清晰记得,阎肃曾经说的那段话:“我是踏着前辈的足迹、读着前辈写的书、看着前辈写的戏、唱着前辈写的歌在军营里长大的。到现在依然在心里经常哼唱着‘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打得好哇打得好来打得好’‘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和‘雄鸡雄鸡高呀么高声唱’那些歌,我热爱这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队伍,枕戈待旦、豪气干云!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

短评

丹心向党铸忠诚

□ 乔虹

“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两只坚实的翅膀,一只翅膀托着坚定不移的爱国心,一只翅膀载着光辉灿烂的作品。”著名艺术家乔羽曾这样说过。这句话也正是阎肃军旅人生的真实写照。

从艺65年,阎肃始终把一名文艺工作者对党的忠诚,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部队的无比热爱,化作雄浑激荡的主旋律,创作了一大批无愧于时代、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深受人民喜爱和欢迎的精品佳作。他的一部部红色经典金声玉振,鼓舞和激励了几代人……他艺术生涯的累累硕果,已经成为我们这个伟大时代阔步前进的艺术标记,也是我们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阎肃病重住院后,当别人问及他艺术常青的心得时,阎肃的回答是“听招呼、跟党走”。65年来,无论面对怎样的严峻考验,他都矢志不渝地信党爱党跟党走,把歌颂党、鼓舞人民、激励士气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为信仰而歌、为时代而歌,为强军而歌,忠实履行着党的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阎肃是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践行者,是忠诚的部队文艺战士、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他的每根心弦,都与祖国母亲的心跳合拍;每个音符,都与人民军队的脉动共振;每首歌曲,都与时代发展的潮流同步…… 一生放歌,阎肃以听招呼、出精品、重品行的实际行动,立起了全社会崇尚的精神标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