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1月24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婚恋周刊 关注 浙江:人民调解为化解婚姻纠纷“提速” 万人相亲会:想“脱单”要走心 进城务工婚恋难:精神贫乏背后的社会割裂 信息速递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进城务工婚恋难:精神贫乏背后的社会割裂

■ 黄慧

据《华商报》日前报道,陕西西安市莲湖区第一家为进城务工人员“操心”的民间婚介所目前面临困境。近年来,先是女性务工人员登记的越来越少,随即便是男性务工人员的婚恋愈来愈难,来登记的男女比例是7∶3,而男性务工人员的婚恋成功率还不到10%。为了生存,创办人王燕玲不得不每天一大早赶到一家餐馆,帮人洗碗挣钱。王燕玲所面临的“寒冬”,从某个侧面反映出时下进城务工人员遭遇到的“婚恋难”。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许多农民为了更好地生活进城务工。在劳动力市场处于低端位置的农民工,通常难以承受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难以过上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这不仅意味着他们难以通过购买房屋的方式融入城市,也意味着他们处于一种精神贫乏的状态,精神文化需要和婚恋诉求处于一种“吃不着”“吃不饱”的境地。

性别结构失衡下的男多女少也好,“有房才结婚”的情感商品化也罢,进城务工男性在婚姻进入上面临着重重阻碍,难以在周边区域找到合适的婚恋对象。“找不到”“娶不起”的婚恋困境不仅意味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压抑感和失落感,还意味着社会评价体系上的无能与落魄。

著名女性社会学者佟新指出,市场化和商品化将人们情感的欲求和满足以等级化的价格呈现出来,在婚姻市场上不同经济状况的男人受女人欢迎的程度是不同的。一个经济上没有基础的人,往往会被认为不值得托付终身,没有财富的情感面对的将是不断被累计起来的心灵失败体验。这一点,在进城务工男性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婚恋市场里,以财富为核心的阶层边界,和品貌边界、年龄边界、教育边界、社会资本边界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等级系统。在这个体系中,进城务工男性无疑处于金字塔结构的底层,处于劣势地位,丧失了婚恋活动的主动权,拥有狭小逼仄的选择空间。“女性往上找,男性往下找”的择偶梯度效应,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婚恋困境。

不论是“临时夫妻”,还是“合同婚姻”,抑或“陪床保姆”,当进城务工人员通过常规渠道难以满足利益诉求时,难免会剑走偏锋。游走在道德和法律边缘地带的“虚拟家庭”,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社会交换实现了“抱团取暖”,却也会带来诸多的“后遗症”。这种缺乏法律保护的男女关系既不稳定,也会隐伏着诸多风险。

进城务工 “婚恋难”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任其野蛮生长,不可避免会给公序良俗带来挑战甚至是威胁。不论是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市场经济中的机会和待遇,还是搭建相亲会等平台,抑或加强对他们的婚恋指导,关注进城务工人员的爱与痛,破解精神贫乏的难题,都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力量提供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