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嘉宾就媒体如何报道女性议题进行讨论。
编者按
在媒体方面,’95世妇会以来,女性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关键领域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又该如何发声获得更好的发展?11月17日,荷广传媒、凤凰博报联合举办了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0周年暨2016女性与媒体论坛,来自联合国、欧盟、非政府组织和学术界的性别问题研究学者、代表就相关话题展开了讨论。
■ 中国妇女报记者 刘霞
2015年对于女性而言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媒体方面,’95世妇会以来,女性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关键领域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又该如何发声获得更好的发展?11月17日,荷广传媒、凤凰博报联合举办了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0周年暨2016女性与媒体论坛,来自联合国、欧盟、非政府组织和学术界的性别问题研究学者、代表就相关话题展开了讨论。
亲密关系暴力:从施暴到零容忍
亲密关系暴力与女性生理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据联合国2015年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女性遭遇过身体或性暴力。其中来自亲密关系的暴力中,三分之二的受害者为女性。在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来临之际,论坛邀请曾经的施暴者、研究学者及妇女维权工作者就家暴的产生原因、改变路径等内容分享经验与观察。
曾经的施暴者、现白丝带成员阿卫(化名),现身会场分享了自己从施暴到转变的过程:最早受家人影响,认为家暴是正常的,后成家屡次施暴后遭遇妻子提出离婚,阿卫也不想再影响下一代,开始想要改变自我。在此契机下,他观看了《中国反家暴纪事》,并拨打了其中提到的白丝带热线电话。求助后获得团体及辅导老师的帮助,慢慢促成了改变。
那么,早期的家庭影响是否必然导致家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王曦影,通过研究两组孩提时见证过父母争吵或受过体罚的研究对象,长大后分化成施暴及没有暴力行径的两种人群后认为,人有能动性和主体性,儿时存在的消极影响并不一定导致消极结果。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人口基金反对性别暴力项目专家李洪涛进一步指出,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如果得不到合适帮助,也有可能会以暴制暴,成为施暴者。
对此,北京众泽妇女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吕孝权律师指出,社会对家暴的认知还比较缺乏。社会需形成对家暴零容忍的态度,才能有效遏制家暴横行的态势。王曦影补充说,促进男性参与,从校园阶段开始进行预防性暴力教育十分重要。
媒体中的女性与女性话语
毋庸置疑,媒体对女性话语的传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人们对媒体在塑造女性形象及维护女性权益方面的表现褒贬不一。回顾20年,哪些领域我们有了进展,又有哪些问题依然值得关注?
中国妇女报社原总编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妇女新闻文化基金发起人卢小飞指出,女性在媒体中的呈现出现了三方面变化。一是女性不再是全然被欺负的弱势形象,逐渐以正能量形象出现;二是当今的女性形象相对多元,有所进步;三是很多女性领导的形象也在改变,她们呈现出有个性、会思考的特点。拥有网络女性媒体从业经历的网易女人主编林倩华认为,应对当下媒体对女性的态度保持审慎乐观,她指出,越来越多性别平等的观念得到传播,也在影响着媒体的思路,比如春晚上关于女神和女汉子的讨论,给媒体强行灌输了一些性别意识,但远达不到理想程度。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裴谕新指出,大众缺乏对性别的认识系统,而这种缺乏,也折射到了媒体呈现上,尤其是自媒体或商业媒体等与大众关系更紧密的平台上。“大部分把女性物化的实际上是商业媒体,自媒体里面,把女性描绘成小三,或者大奶,这样的一些论调,实际上都是在迎合社会大众的心理。”裴谕新希望,媒体从业人员接受一定的社会性别教育和训练,让性别意识融入媒体人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能力里。对此,荷广传媒执行主编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则分享了国际媒体在报道中处理女性形象的经验。以荷兰媒体为例,从业者会坚守平等和开放的原则,在新闻制作的各个程序中保证沟通渠道畅通,听取观众和读者的意见,并严格自我监管。
那么,今后该如何利用媒体呈现怎样的女性形象?安迪·克拉克建议,应用好的规范和实践来规范女性在媒体中的形象,比如不要把女性的标签加之于一切新闻当中。卢小飞认为,首先在理念上就是要塑造多元化的、均衡的各个阶层的妇女,包括不同观念的女性;同时,在传播实践上,传播弱势人群及负面问题时,力争找到其正面形象来传播。此外,卢小飞还指出,媒体间应探索友好联盟,通过友好联盟来推广社会性别的认知。比如,近年来中国妇女报社尝试联系一些主流媒体的男性领导人,通过一些平台展开沟通对话,来影响其所在单位的新闻制作中的性别意识。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为女性发展铺平道路
刚刚发布的《2015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指出,女性在劳动力参与上的男女差距依然没有改善。对此,与会者纷纷表示正确看待不同性别在职场中的作用,消除性别歧视,对女性发展十分重要。
荷兰在线中文网主编马雷认为,中国西部地区女性,无论是在政治和公共事务的参与度,还是经济收入和经济独立方面,都不及男性。不仅如此,针对女性和女童的性别歧视和性别暴力也并不鲜见。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口语传播实训与研究中心研究员马薇薇认为,就业存在三个层面的歧视,第一层是招聘过程中的分性别招聘;第二层歧视来自就业过程的歧视;第三层歧视是玻璃天花板的存在。马薇薇认为在很多领域中,男人占大多数并不奇怪,这是传统文化长远影响的产物。但事实上,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应该集中在悬殊的男女比例差距,而更应该关注女性的比例如何从0变成1并继续升高的过程,这也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为企业代表的乐视政府事务副总裁王冲,从企业层面表达了积极的配合态度。他认为,除了理论上对性别关系的重构外,现实操作中,首先需要法律提供完整保护,如果企业有歧视,或者如果社会公众可以证明企业存在性别歧视,就应该启用法律措施对其进行惩戒和教育,绝不是一罚了之。
会议还就女性创业、职场精英女性去妖魔化标签等问题进行了互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