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10月2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杜洁:见证中国性别平等走上“快车道” 毕业后去哪儿: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其影响因素 国际连线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5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毕业后去哪儿: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实证研究

本研究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女大学生典型群体调查数据发现,对大学生群体规划毕业后去向有统计显著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户口类型、是否独生子女、目前就读的年级、学科门类、自评综合能力量表、自己期望的最高学位等;而且各自变量的影响作用在不同性别群体中表现各异。以上发现可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评估提供实证基础,促进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女生的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

■ 石彤 周旅军

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愈来愈庞大的群体,就业选择与就业困难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教育公平与妇女发展的重要议题。解决难题既可以从外部环境如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格局着手,也可以从大学生自身的观念改变开始。不难理解,高校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升就业率和就业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或许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帮助和扶持学生的可行方式。

尽管已有文献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状况包括毕业去向、择业意愿等在不同时期都有讨论,但在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因素分析方面尚有较大的考察空间。此外,由于性别意识的缺乏,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得不到特别扶持而难以有效改善。因此,立足于性别视角,运用最新的有一定典型代表性的调查数据对丰富的可能因素进行作用上的检验有利于澄清认识,具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使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女大学生典型群体调查问卷数据。该调查将国家统一招收、全日制在读的高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作为受访人群进行专门调查。本研究为保证结论的简约和可靠,暂仅涉及本科生样本2822份,其中男性为1383人,占49.0%,女性为1439人,占51.0%。

调查问卷问及受访者“目前,您对毕业后的生活有何打算?”,回答选项包括没想过、直接工作、国内升学、出国留学、自主创业和没想好这6种,在纳入模型作为因变量时归并简化为“没想过或没想好”“升学”和“就业”3类。综合相关文献的处理方式与调查问卷可提供的信息,在模型中纳入13个自变量:年龄;进入大学前的户口类型;是否独生子女;目前就读的年级;目前所在的学科门类;自评综合能力量表;自己期望的最高学位;父母期望中的最高学位;是否找过工作;职业规划量表;政治面貌;婚姻和家庭观念量表;就读大学是否重点院校。

本科生规划毕业后去向的影响因素

初步的分析表明,在大学生群体中,男女生都有相当多的人没想过或没想好对毕业后生活的打算,比例分别为13.7%和15.9%,女生中的比例略高于男生。我们分不同性别群体对高校本科生规划毕业后去向的影响因素进行Multinomial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各自变量的影响作用在不同性别群体中表现各异。

具体而言,对大学生群体规划毕业后去向有统计显著性的影响因素包括:

(1)年龄:女生群体中相应的参数小于1说明,与基准类“没想过或没想好”毕业后去向相比,年龄越见长,女生越少考虑继续升学;在男生中,这一因素的作用并不显著。而且,在所有群体中,它对大学生考虑是否就业也没有影响。

(2)户口类型:相对于农业户口的女生,非农户口女生更少考虑就业。

(3)是否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的男生,独生子女男生更少考虑就业,也就是说,相对于基准类“没想过或没想好”毕业后去向,选择就业的可能性只有非独生子女男生的53.3%。

(4)目前就读的年级:相对于大一,随着就读年级的递增,女生中选择毕业后升学的可能性大幅上升,尤其是大四时的可能性是前者的5.32倍。从就业选择来看则改变不大,大三、大四有此选择的可能性只有大一时的2倍多一点;对于男生来讲,该因素仅在大三与大一比较时显现出差异,毕业后想继续升学的可能性是大一时的近4倍。

(5)学科门类:相对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男生仅有前者61.4%的可能性想在毕业后继续升学。

(6)自评综合能力量表:对于男女生而言,越认为自己能力比同龄人强,越有可能选择毕业后继续升学,可能性分别提升到原来的2.214倍和1.694倍。

(7)自己期望的最高学位:不管男女生,只要自己期望的最高学位达到硕士或博士,都会比“不确定”自己在这方面的想法要更可能选择继续升学;同样地不难理解,对男生而言,如果只是期望本科毕业,那么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可能性就要提升近3倍。

(8)父母期望中的最高学位:该因素仅对女生有效,如果父母只期望女生达到本科水平,那么她们在毕业后就业的可能性会是父母“没有要求”者的3.16倍。

(9)是否找过工作:对于男生而言,找过工作会提升他们在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可能性达至未找过工作者的1.545倍。

(10)职业规划量表:模型中的参数无一例外表明,具有积极能动的职业规划会使大学生更明确自己要在毕业后选择升学或就业。如果职业规划量表往消极的方向倾斜1分,那么对于女生而言,继续升学的可能性只有原来的35.8%,而就业的可能性也只有原来的47.9%,男生相应变化为原来的46.4%和41.7%。

促进就业难问题解决的政策建议

高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组织,相对影响学校之外的就业宏观环境而言,应该更有能力改变学生自身以改善群体的就业现状,这就取决于对有效影响方式的认识和理解。究竟哪些与学生相关的因素影响他/她们对未来的规划?有无必要针对不同性别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这些都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面临和解答的现实问题,也是本研究力图从当前发现中寻找答案的关注重点。

统计模型表明,有必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先赋背景与自致因素的作用。具体而言,研究发现,在毕业后去向上,对女生作出升学规划有统计显著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目前就读的年级、自评综合能力量表、自己期望的最高学位和职业规划量表;影响就业规划的因素则是户口类型、目前就读的年级、父母期望中的最高学位、职业规划量表和政治面貌。

在男生群体中,影响升学规划的显著因素有目前就读的年级、学科门类、自评综合能力量表、自己期望的最高学位和职业规划量表,而影响就业规划的因素包括是否独生子女、自己期望的最高学位、是否找过工作和职业规划量表。

在详析各自变量的作用方向及程度后,我们谨慎提出以下可能有利于促进就业难问题解决的政策和措施建议:

——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建设和择业观念引导。数据显示,没想过或没想好毕业后生活的大学生比例并不低,需要及时掌握思想情况,尽早作出相应的辅导。

——关注城市户口和独生子女群体的职业规划,避免该类大学生因家境较好或依赖原生家庭而不愿如期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经济独立。

——注重培养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对于期望获得更高学位的大学生要积极鼓励。因为本科毕业后的继续深造也有利于将来满足高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实现高质量就业。

——构筑与学生家长间的联系网络。研究发现,父母期望显著影响学生对未来的设想,有必要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如微信公众平台来与父母保持互动,及时沟通,从而使家长的观念尽可能与学校的培养目标保持一致。

——在职业规划教育方面有必要区分不同性别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扶持工作。

本研究从性别视角以实证方式揭示出最新的大学生对毕业后去向规划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新时期、新形势下设计与大学生职业规划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不过,定量研究虽然有其在探求因素间影响上的便利,但对这些因素在真实社会环境中发挥作用的机制难以一问究竟,有必要深入开展后续的质性研究,才能更好地澄清认识,促进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女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实现。

(石彤为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周旅军为该系讲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