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伟东
刚刚过去的10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农村妇女节的日子。
这是一个人们还相对陌生的节日。1996年,联合国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世界农村妇女节”,其初衷就是要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的特殊群体——农村妇女。但时至今日,这一节日也并未引起大众的重视,绝大多数的人对此依然毫不知情。每年的这一天,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要举行活动来纪念这个日子,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农村妇女在实现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以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当今,农业女性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一批批男性劳动力外出打工,而农村妇女更多地选择了留守务农。当今在农业生产中,农村妇女占农业劳动力的70%。毫不夸张地说,她们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但是,由于生存环境以及自身条件局限,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妇女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首先,农村妇女经济贫困化现象依然突出。农村妇女劳动收入在劳动人群中相对较低,而且男女劳动收入差距较大。在1亿多农村贫困人口中,农村妇女占65.7%,比男性高出31.4个百分点。同时,农村在业女性的年均劳动收入仅为男性的56%。
其次,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低。2011年发布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显示,中国18~64 岁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年,其中城镇女性10.1年,农村女性为7.1年,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农村女性比例仅为13.7%。我国目前有文盲8699万,其中73%是妇女,这些文盲妇女90%来自农村。农村妇女教育文化水平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她们的职业技能、权利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及参政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再者,农村妇女的失地现象和土地收益维护问题日益突出。出嫁女、离异妇女、丧偶妇女等几类群体往往因婚姻的变化而丧失土地承包权及相应其他权益,也使得农村妇女成为土地权益最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由于现行土地政策及相关法律和政策法规的滞后性,失地农村妇女的合法土地权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保护和救济,致使侵犯失地农村妇女土地合法权益的事件屡屡发生。
此外,农村妇女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弱,存在着参政比例低,总体数量少;参政范围狭窄,参政层次低;参政基础弱,后备力量不足;文化水平低,议政能力弱等问题。农村妇女还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显示,农村妇女遭受配偶殴打的比例是城镇妇女的两倍多。
农村妇女存在的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农村妇女生存困境。如针对农村妇女经济贫困化问题,政府加大妇女脱贫力度,将农村妇女作为重点扶贫对象,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农村妇女脱贫项目;全国妇联联合各级政府部门、金融业务部门推出针对农村贫困妇女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通过贷款,帮助农村贫困妇女进行种养殖,同时开展技术培训,使贷款农户学到致富实用技术,早日脱贫。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女童重返校园,顺利完成学业,由全国妇联发起组织的“春蕾计划”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募集资金8亿多元,救助失学女童180万人次。2014年,我国男女童入学率达到99.8%。
为了推进农村妇女积极参政议政,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制定和实施促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法规和措施,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人数和比例不断提高。《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30%以上,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例达到10%以上”;2013年出台的《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具体规定,“候选人中应当有适当的妇女名额,没有产生妇女候选人的,以得票最多的妇女为候选人”。
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基层依法自治的过程中,国家落实和完善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政策,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各项制度,纠正与法律政策规定、性别平等原则相冲突的村规民约,确保农村妇女平等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明确登记簿和确权证上应体现妇女的土地权益,从源头上保障农村妇女的生存发展资源。
总之, 4.5亿农村妇女生活水平和生活状况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在不断改善,但是毋庸讳言的是,她们是我国现阶段的弱势群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关注她们的生存环境和面临的现实难题。
(作者为中华女子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