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若葵
前不久,北京市教委出台了《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提出学校可以突破45分钟一节课的“老规矩”,代之以根据学科和课型开展长短课、大小课课程实验,同时,要求七八年级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将此课程纳入课表,并将其成绩计入中考分数。
10%的学科课时开设实践课
关童是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初二学生,她告诉记者,这个学期的课程表有了一些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取消了每周五下午的学科课程,改为科学实践活动课。“以前,学校也安排实践活动课,但没有正式纳入课表,各个年级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时间。老师告诉我们,这学期周五的这个活动是固定下来的,我们在这个时间段会外出参观,或者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走进博物馆或科技馆等场馆。据说每周都有教学计划,会安排作业,并且体现在测试中、进行考核。”
据了解,“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主要在七、八年级开展活动,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其中七年级每周1学时、八年级每月1至2学时,指导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学校还将建立体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学习档案,全面记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每个初中生将要用两年时间完成20个项目的学习,其中本校选课不超过30%。今年9月入学的新初一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成绩,将按完整的4个学期来计算,折合一定比例计入中考物理、化学学科成绩。
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北京市教委集纳社会资源,建立广泛的教育供给,为全市初中学生享受优质、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提供服务。截至8月底,北京市已有2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博物馆、企业、社会团体、教育系统重点实验室等资源单位积极参与了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共申报1200余个活动项目。
初一新生网络选课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申报的项目经过评审后,在新学期登录北京数字学校网络平台。这学期,选课网络平台上将有四五百个项目,供北京市16个区县的11万名初一新生选择。具体课程内容,包括自然与环境、健康与安全、结构与机械、电子与控制、数据与信息以及能源与材料等领域,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
据了解,“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选课每学期进行一次,安排在开学第一周。学生选课通过网络平台完成,活动项目可按所属领域、资源单位类型、涉及学科、所在地域等四类检索,最终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入选课平台后,可以选项目、选地点、选实施方式、选日期、选时段。
学生在网上选定课程和时间后,会收到一份“我的课表”,上面详细写着项目名称、上课地点、上课时间、实施方式及完成情况等内容。比如“锁的开启秘密”学习项目,内容包括观察、试做、巧做、创意、创作等多个环节。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锁的原理,公安大学的老师还特别定制了一批透明锁,帮助学生了解具体原理。
每个学期,学生需要完成5个项目的学习,资源单位和学校共同进行学分认定,学分记入学籍系统。“科学实践项目”强调开放的教育模式,过去学生们很少跨班交流,而在这个网络选课平台上,学生不仅可以跨班、跨年级,还可以跨学校选课。
强调动手能力
与普通的课程不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每次课时长达2个小时,其中2/3的时间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老师讲授只占1/3。
其实,在新学期课程计划实施之前,一些学校已经在学生中开始了科学实践活动的尝试。今年5月底,北京市第二十二中100余位师生来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教学实验中心,参加面向中小学生开放的科技实践课程。学生们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了智能机器人实验、自动化装置定位与跟踪实验、球杆与倒立摆控制系统实验、控制稳定性分析实验。经过一下午的科技实践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对实验内容充满了好奇与探索,学到了许多有益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大学课堂实验和科研环境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于“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不少家长持支持态度,他们愿意让孩子在课外参与到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升科学素养。北京西城区家长白芸告诉记者,她的女儿是北京市三十五中初二学生,学校从今年春季开学起,就在校本选修课中增加了一系列以动手实验和调查探究为主的科学实践课程,如“神奇科学之物理实验”“神奇科学之生物实验”以及汽车尾气调查等内容。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实验以及探究活动。每一个学期,学生还可以重新填报意愿,以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
白芸说:“我女儿还没学化学,但上学期参加了‘神奇科学之生活中的化学’活动之后,已经开始对化学产生兴趣了,这是个好苗头。”她认为,孩子参与这类课程的好处在于有机会动手操作,在做中学、玩中学,很有意思,记忆也深刻。现在学生能从网络上选课,涉及的面更广、可选的范围更大,确实是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