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在电影《太平轮·彼岸》首映式上
□ 舟子
据报道,在《捉妖记》《煎饼侠》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票房一路高歌猛进之时,吴宇森导演的电影《太平轮·彼岸》显得尤为悲情,虽然口碑好于上一部,但票房却遭遇惨败,血本无归已成定局。而围绕吴宇森导演的坚守与《太平轮》的情怀,各方影人和吴宇森粉丝力挺导演。
我没去看《太平轮·彼岸》却一直关注,希望它“航行”顺利。当第一眼看到媒体上“吴宇森有意观众市场无情”几个字的标题时,我的心就往下沉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被化用在这里,确切却也令人难过。
我与一同学有时会互邀去看电影,有时邀我我没去,因为那些电影根本就不想看。这次同学没邀我,我想看却也没有邀同学,因为也不是很想。为什么没有很想?那天与一个同事的对话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我问:你看《太平轮·彼岸》了吗?她说:“没看。现在一般想不起来要看电影,看也是陪孩子去看。”我又问:“你看《捉妖记》了吗?”她说:“没看。我想看《大圣归来》,可我家孩子说不想看,因为不喜欢孙悟空长成那个样子。”“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知夏深。”是啊,我这样的人群已经不是强烈的观影族了。我还记得上一次去看电影时那些观众的样子:他们那么年轻,随时准备拥抱偶像。哪里有他们,哪里的市场就火爆。电影院是他们经常出入的场所,电影于他们是常规消费。
而对我和我同学、同事这样的人来说,看电影要么是一次一举两得的见面,要么是一次假期的合家欢。面对生活有那么多芜杂的内容需要处理,只有那些很有机缘的电影才得以有心境在大银幕前一睹芳容。
《太平轮·彼岸》于我不是很想看,还有一个原因是:已经看过《泰坦尼克号》《海上钢琴师》等经典之作,我已经想象不出一艘发生了海难的船上还能演绎出怎样的故事?一艘船上还有怎样的人性可能的演绎空间?就像在黄鹤楼看到了“崔颢题诗在上头”,即使是身为诗仙的李白又还能写出怎样的诗来呢?这样的想法一度淡漠了我想去看的念头,同时,也是我现在依然想看的原因。就在这样的能与不能中,我已经错过了《太平轮·彼岸》的上映。
一部电影只能上映一次,票房生命只有一次,而电影的命运会在时光里不断被书写。《太平轮·彼岸》没有沉没,年近七旬、刚刚病愈的吴宇森导演说:“我不会受影响,也不失望,不退休,也不会改变我的作风,电影会越来越多元化,我觉得什么时代都需要有情义、有情怀的电影。”
作为《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等我爱之入骨的电影的导演,他真像他片中的英雄与义士,虽然,他连真枪都没有摸过,人也如妻子眼中所见的那般一直很“柔软”——温润、低调,重承诺、重情义、有担当。拍摄《太平轮》系列电影费力不讨好,但他说觉得很值,因为当年从好莱坞回国就答应了朋友,要帮助中国的年轻影人,这个承诺他会信守。中国虽然现在大片不讨好,但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如果不尝试,不让年轻影人接触,就永远不会拍这种题材。电影应是多元化的,不能说一部喜剧火了,就一窝蜂都拍。他“要拍出人心的美”,不主张电影为了适应某种固定观影模式而改变节奏。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位草莽豪杰因其坚守固持而让后世百代唏嘘赞叹不已。电影人无须如此悲壮,但也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用镜头作画,表达你想要表达的,而不是一味追随着商业的潮流走,逐金钱之味而起舞。“仁义值千金”,这是英雄本色,当今的电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鄙薄金钱,但如果一切只看票房,那就失去电影的灵魂了。
沧海桑田,中国电影市场在翻页。据报道,《捉妖记》超出拍摄预算2个多亿,能否收回成本曾让人捏把汗,没想到票房夺冠过10亿,堪称“成熟商业片的一次完美示范”。其制片人江志强有“电影教父”之称,《英雄》《卧虎藏龙》《色戒》等都出自他之手。这位一贯低调踏实的制片人坦言,电影的生命无法计算,“现在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但是,大家都太急了,把赚钱当做目的,而我看中的电影人一定要有才华、肯付出。”他还说,做电影的目光要长远,只有让观众的眼界和赏鉴能力逐步提高了,才能让电影行业受益,如果只是盯着赚钱,那么,观众也只能是井底之蛙,电影市场永远不能成熟。
电影市场需要成熟,大腕们更应该带好头,因为他们更有这样的本钱:功成名就,衣食基本无忧,可以更加自主地做自己。就像七进戛纳终称雄的侯孝贤导演所说:“最重要的是你到底做了什么,拍了什么。自己有没有做到我最清楚,一个真正的创作者如果总想着竞赛就完了。”票房也是一种竞赛,不想不可能,但总想就完了。最后想说的是,我欠吴宇森导演的那张电影票会在以后慢慢还。据悉,吴宇森导演的新作《追捕》已在筹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