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在探索馆内攀爬云梯
□ 本报记者 陈若葵
三个高度不同的水台,组成了一个造型可爱的模拟水流循环系统。周围聚拢着二三十个身穿彩色防水围裙的孩子,他们有的将塑料片插入固定的插槽中,形成“水坝”,使水流改道,观察水的流动方向;有的把“一叶扁舟”从类似投币孔的小口放进去,“小船”便开始了在透明、密闭的管道即模拟“河流”中航行,走过迂回曲折的“河道”,“小船”最终驶向“大海”;有的在“入海口”收集“小船”,让它们开始新一轮航行……孩子们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
这是发生在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以下简称探索馆)中“缤纷水世界”的一幕。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在经过两年半的筹备建设后,作为国内首家公益型、创新型、互动型的儿童探索馆正式开放。
据统计,从6月1日到7月16日,探索馆共接纳了2.5万多人,其中孩子1.1万人,尤其是暑期,可谓天天爆满。有几天,买票的队伍从中国儿童中心的西门排到了北京青年宫。为了保证孩子们的游戏质量,探索馆不得不贴出限流公告,每天上下午各一场,共接纳1000人。从7月18日起,在暑期的周末又增加了夜场,探索馆每天最多可接纳1500人。
在北京,儿童活动的场所并不少,这个馆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使之能吸引众多的小朋友?为此,记者采访了探索馆馆长王秀江。
在这里,玩就是孩子的“工作”
“好玩”,是孩子们最直接的感受。7月16日,北京下着雨,但馆内的孩子并不少。中午12点,接近探索馆上午场闭馆时间,两个四五岁的女孩正在“繁忙小镇”活动区的“豆丁医院”专注地游戏,她们先是从豆丁的肚子里取出内脏、检查它们发生了哪些病变;接着听豆丁的心跳,然后开始给豆丁做手术。安顿好了豆丁,孩子们又开始用大牙刷在一个巨大的牙齿模型上刷牙,骑骨架单车,看看同步运动的是哪块骨骼……在这个过程中,两位妈妈不停地催促孩子“该回家了”,可孩子们玩了一遍又一遍,不肯离开。而当记者走出探索馆,一名已经出来的男孩拉着妈妈和姥姥还要再进去,“这里太好玩了,我不走。”拗不过孩子,妈妈答应他先去吃午饭,等下午场开放,再进去。
王秀江馆长告诉记者,开馆以来,像这样的孩子并不少。除了北京孩子,也有一些天津、河北附近地区的孩子来玩。
谈到探索馆对孩子的魅力,王秀江认为,这首先得益于它的定位准确,探索馆的服务对象是0~7岁的孩子,所有的展项都是针对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孩子设计的。他介绍,探索馆是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会员,其设计及制作遵循“动手做、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提倡孩子们“自由活动,自主参与,自我探索,动手动脑,学会发现”;鼓励孩子“全感官学习,让他们放开手脚去触摸实物,感知世界,体验感悟,快乐成长”。在这里,玩就是孩子的“工作”,是他们探知世界和学习的方法。
据了解,馆内设有城市广场、开心市集、繁忙小镇、阳光之谷、科学天地、主题空间和4D影院(建设中)等七个主题区。展区设计围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的教育内容,并贯穿了中国传统十二生肖的主题元素。每个环节都充分考虑了游戏的特点,让孩子不由自主想去玩。
从视觉艺术设计的角度看,馆内总体的视觉效果很柔和,给人舒服的感觉,从墙壁、地面到所有的展项,颜色的灰度高,即在纯色中融入了其他的颜色,如馆内的展项多使用黄色,但黄色中融入了白、灰等颜色,不刺激、不躁动、反而很养眼,这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舒适协调的环境,对孩子也是一种吸引。
模拟生活 贴近儿童
儿童馆的每一个展项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理念,其教育目标的实现则是通过儿童与展项的互动、儿童与儿童、儿童与家长的互动来实现的。因此,展项设计充分践行“生活教育”“活动教育”“场馆学习”的教育理念,模拟生活情境,顺应儿童喜欢模仿的心理,既尊重各年龄段儿童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又激发和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比如,儿童有建造的需求、探索的需求、表达的需求、交流的需求,是本能、也是欲望,我们的场馆能满足孩子的这些需求。
记者看到,在开心市集展区,有小超市、中西餐厅、梦幻舞台,小朋友可以做角色假扮游戏,充当顾客、收银员、餐厅服务员、演员等角色,类似于孩子们喜欢玩的“过家家”游戏。在超市里,蔬菜、水果、面包、奶制品等等都是仿真的;中西餐厅内,除了厨具、餐具是真的,其鸡蛋、菜丝、肉饼、比萨、鱼、蘑菇、豆角、胡萝卜等等食材都是用布条、布块、木块做成的。一个女孩做的“意大利面”很受欢迎,几个小朋友吃了一盘还想第二盘,女孩有求必应,很认真地将白色布条配上“作料”炒制,很快把美食送上了桌……
馆内的城市广场主题区内有一片模拟建筑工地,工地高四层,有一个七八米高的脚手架,身穿工作服、头戴黄色安全帽、装扮成建筑工人的孩子们从设计安全的云梯上爬上去,尝试垒砖、砌墙、盖房子,而这里的“砖”是瑜伽砖,形状、颜色各异,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砌出五彩缤纷的墙壁、搭建自己心中的美丽城堡。
在现场,一个小男孩往传送带上放一块砖,摇动滑轮把它运上去,再回来取一块。几个来回后,上面的孩子催促:“快点运、快点运呀!要粉色的、椭圆形的砖!”下面的男孩停下来张望了几秒钟,发现了几步之外的三轮小推车。只见他小跑着取回车,一块块地把砖码到车上,再推到传送带边,一口气运上去,还自言自语:“这样,他就不会催我了,我不用来回跑了,我可不想那么累!”
王秀江说:“通过采购、做饭的过程,孩子们可以对生活物品、生活场景有一定的了解;而模拟建筑工地的场景,使孩子们在运砖、垒砖、砌墙、盖房的过程中动脑筋,要想想垒多高的墙、每块砖怎么组合,墙壁的效果是什么样的,尝试在遇到难题时如何自己解决。孩子们玩得很投入,这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动手、探索、思考、想象,在不断尝试、试错中建造自己喜欢的墙壁和房间,既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也使他们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还学会了和小朋友合作。”这一点,记者在现场也得到了证实。一些家长告诉记者,他们的孩子是在这里认识的,很快就玩得很默契了,有的还俨然成了“老搭档”。
公益合作 服务儿童
中国儿童中心科学宫经过多年的运营,环境老旧、设备和展项亟须升级改造。全国妇联领导十分重视儿童工作,两年半前,由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牵线,中国儿童中心与老牛基金会创始人牛根生洽谈并签下合作协议。王秀江介绍,老牛基金会先后捐资4183万元,中国儿童中心争取财政支持经费2000多万元,共同建设了探索馆。老牛基金会还将在建成运营的10年内,每年提供场馆运营费的51%,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在建设过程中,老牛基金会联系美国夏威夷儿童探索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中国儿童博物馆研究中心与中国儿童中心一起研究讨论,确定设计方案,选择美国专业儿童博物馆设计公司与制造公司。探索馆坚持公益性原则,坚持公益低票价,探索政府事业单位与民间公益组织合作、提供专业儿童教育服务公益的新模式。
宋秀岩专门对中国儿童中心提出要求,要合理安排游玩的场次,让更多的孩子在这个项目中受益,并把它作为全国妇联儿童学前教育研究实践的基地,做出一些研究成果。
对此,王秀江说:“在让孩子受益方面,我们尝试开展了一些活动,比如,在端午节时设计了包香包活动;在父亲节搞了‘我的爸爸’活动,鼓励孩子为爸爸画像,剪出来、贴胡子等,是手工美术活动的延伸;每周还开展了‘我的城市’‘我的彩色鱼’‘恐龙折纸’等与场馆展项相关的活动及亲子活动,有老师指导。”
不过,他也同时表示:“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国外这样的场馆内,孩子们是自己玩的,但我们现在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担心孩子出现安全问题。下一步,将设法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指导教育,给家长提供一些培训、服务等。我们已经开始与中华女子学院合作,根据孩子们在这里游戏、探索、学习的行为特点,研究总结出学前期孩子成长、发展的研究报告,并将这里作为中华女子学院实习和志愿者基地,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