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许真学 □ 李伶俐
7月14日初见次旺时,她费力地拖着一个大包上了拉萨到日喀则的火车,这个大包里是几十套藏装,专门带给地震灾区的妇女。这一次次旺要去的地方是位于我国边境的吉隆县吉隆镇,作为西藏自治区妇联组织的妇女医疗队的一员,次旺将在这里待上四天。
渴望——让她把知识一次次带进乡村
次旺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在西藏妇幼保健院建成后,她便到了妇幼保健院,专门宣传妇女生殖健康和幼儿保健知识。55岁退休后,因为保健院医生紧缺,次旺又被返聘回单位。“我们西藏妇幼保健工作起步晚,而妇儿保健知识又太需要传播。”次旺说,所以她也就成了退不下来的医生。
下乡,对于58岁的次旺来说再平常不过了,一年有365天,她有200多天都在乡村或者是在去乡村的路上。37年里她走遍了西藏73个县的各个村庄,向妇女儿童传递着健康知识。西藏地广人稀,每当次旺来到一个地方,当地妇联组织都会通知妇女们前去听讲。“看到村里妇女那种对知识渴望的眼神,我巴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讲给她们。”次旺说。
前不久的一次讲座,让次旺尤其感到自豪。那次次旺到了达孜县唐嘎乡,200多名妇女前来听课,当讲完课赠送了药品后让大家回家时,妇女们却都不肯走,说是要感谢次旺,怎么也要等送走次旺后再回家。原来,不久前当地有一名妇女听信算命先生的话没有去医院生产,产后大出血死亡,所以村民们对次旺前来讲课特别感激。“她们太需要生殖、保健方面的知识了,我愿意为她们下乡。”次旺说。
需求——把她“逼”成了全能妇产科医生
7月16日在吉隆镇的讲座结束后已是中午时分,次旺看着妇女们排着长队等她看病,她来不及吃午饭就接着给大家看病。
20岁准妈妈白玛央宗已经怀孕7个月,因为离城区太远,孩子没有做过一次检查。听村妇女主任达娃说起有妇产科医生来镇上检查,央宗的丈夫特地骑摩托车带着她到了镇里。次旺让央宗听了听自己孩子的心跳,又为她摸了胎位。“孩子的头现在向上,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做15分钟膝胸卧位动作就可以纠正。”次旺边说边教央宗做起了膝胸卧位动作。
“只要听说你是拉萨下来的医生,村民们有啥病都会让你看。”次旺说,因为有这样的需求,把她“逼”成了全能的妇产科医生。
在排队检查时,尼玛央宗摔了一跤,钩衣服的钩针直接刺穿了她的左手食指,正当年轻的医生手足无措时,次旺立即带她来到帐篷医务室,找来老虎钳,在消毒后把钩针的钩子剪掉,次旺把钩针从央宗手指里拔了出来,为她包扎好。
“任何时候都可能有意外情况发生,你是医生,人家就会指望着你,把希望都寄托在你这儿。”次旺说。
在次旺的百宝袋里,装着许多高原常用药品,她说在高原上行走,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遇到需要的人,遇到了就得帮一帮。
困苦——让她尽己所能帮助病人
每经过一个地方,次旺都向记者介绍起她的病人,次旺说她还计划回访一些比较困难的病人家庭,为他们送点药品和衣物。
最让次旺担心的是达孜县一位78岁的老爷爷带着的两个小孙子,孩子的母亲因流产去世,父亲又爱喝酒,从不管家里,爷爷的身体不好,他最担心的是自己走后谁来照顾两个孙子。每次去看他们,次旺都会带上礼物,下一次再去看他们,次旺想和孩子爷爷谈谈收养孩子的问题。“我想收养5岁的孩子,如果爷爷同意,我会再努力找个爱心家庭收养2岁的孩子,给他们更好的成长环境。”
“有的病人生活很贫困,自己又无力改变,我想帮帮他们。”次旺告诉记者,在她跟进的这些病人家庭里,有单亲妈妈、精神病患者,还有一些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家庭。
每走到一个地方,次旺还会给当地妇女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随时接受大家的咨询。因为相信她,一些妇女到拉萨去看病还会打电话给次旺,次旺便会一路引导她们。在这次下乡前,次旺还向爱心女企业家们发起了倡议,倡议她们为受灾家庭和贫困地区群众捐助衣物。在几天的时间里,女企业家们捐出了400多套藏服,由次旺带给需要的人。
“退休后行走在高原行医,儿女支持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次旺翻出了女儿发来的微信:妈妈,我为你骄傲,但是要注意身体。次旺说,女儿和儿子都长大工作了,很支持她,她也没有什么负担,她的职业是全家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