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渡
朱家角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朱家角镇的手工业历史悠久,至解放初,镇上还有铁铺等手工作坊133家,涉及26个行业。古镇地处江、浙、沪交界处,水路横有淀浦河,纵有朱泖河直通黄浦江,并与太湖水系相通。水运航道宽阔,四通八达。
镇区36座古桥,古朴典雅,9条长街临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一式明清建筑,古风犹存。尤其是横跨漕港上的明代建筑的五孔放生桥,造型优美,极为壮观,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西北有马氏课植园,亭台楼阁,风格各异,布局稀疏得体,还有望月楼、五角亭、逍遥楼、打唱台、书画廊等,以及城隍庙、珠溪园等。
朱家角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水乡古镇,镇上还有两棵470多年树龄的“夫妻”银杏树,树旁边就是朱家角人文艺术馆了。
以前这里有一座寺庙,古树可以是古镇历史的代表了,朱家角人文艺术馆的设计者祝晓峰,让古镇上所有的存在都“和谐”在此。
在祝晓峰看来,艺术馆的寿命顶多一两百年,应该不会比古树长,只是古树生命历程中的一个过客。他在艺术馆的二层,设计出五个大小不一的庭院,以面对不同的古镇风景,又在艺术馆面向古树的一面,设置了通透的玻璃幕墙。
室外庭院和室内展厅交错的结构,是从古镇的庭院建筑抽象出来的一个原型。祝晓峰的愿望是,让朱家角人文艺术馆成为一个反映原型的特定建筑,为未来其他古镇建筑的设计提供参照。
对于上海来说,这个艺术馆并不大,1800多平方米的面积,总共两层。本来艺术馆有地下室的设计,但在研究古树历史的时候,祝晓峰发现,上世纪80年代时附近某地库的修造曾经影响了古树的根脉,差点让古树倒下。所以祝晓峰推翻了原有的方案,取消了地下室,把艺术馆原有的空间全部重新设计了一遍。
一层的门厅,光线相对暗一点,而左边中庭天井的采光,和右边茶室的透光,分别在两边出现。这样让人进来以后就能很快沉静下来,再用两边的光吸引人们继续参观。受到右边光线的召唤,沿着木质的楼梯拾级而上,是可供阅览的茶室。
温暖的橡木墙壁地板,包裹着整个茶室。茶室的尽头,是巨大的玻璃幕墙。古镇和古树的风景,被借景到了馆内。走累了就坐下来翻翻书,这是在慢节奏的水乡古镇里可以做的浪漫事。在这里,室内也有了室外的感觉,就像是在树下看书一样,离大自然很亲近。
看完一层的展览,进入中庭,你会发现这里变亮了。光线从天井里倾泻而下,落在非常单纯的四面白墙上。里面有一部木质楼梯,引导着你走上去。
到了二层之后,你就处在中庭院墙的外围。这是一圈走廊,内部是白墙,外围是玻璃。三个展厅和五个庭院都挂在走廊上,路线是经过一个庭院看一个展厅,又经过一个庭院再看一个展厅。所以在二楼,室内和室外的体验是交替出现的。
室内的展品,是艺术家们为朱家角古镇创作的,展现的是抽象的朱家角。而当你要去看下一个展厅经过庭院的时候,看到的又是摄影家留下的朱家角的真实风景。画和风景交替出现,祝晓峰希望表达一种具象和抽象相互照映的关联。
所有五个庭院,都采用了一种平等的方式来面对古镇的风景,有银杏树、有古镇连绵起伏的屋顶,有七八十年代造的水泥房,也有仿古建筑。不同的庭院可以看到不同的古镇历史。
在东侧的水院,左边的坡顶正好把古树的大部分呈现出来,坡顶的角度也经过了精确的计算,与树冠的坡度相协调。如果说在茶室里看树是亲近的,水院中的树就是有距离的。在这里,对树的尊重,成为了对自然的宗教般的信仰。建筑师用借景的方式,收藏了这棵古银杏,使它成为了艺术馆最珍贵的藏品。
祝晓峰的事务所有个古典韵味十足的名字 “山水秀”,流露出他骨子里深深的中国情结。祝晓峰说,他总是忍不住在建筑中引进庭院。“因为比起古代的中国人,庭院这种让我们能够与自然随时亲近的空间已经在当代的日常生活中消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