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军华 刘伟玲
走进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硖门畲族乡的柏洋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宽敞的马路,连片的别墅,孝文化主题公园,花园式幼儿园,老人和谐公寓……徜徉其中,仿佛一座现代化小城镇。
“这些‘别墅区’的居民,是几年前从散居偏远的自然村集中搬迁到这里的。”村委会主任张秋香告诉记者,多年前,柏洋村还是一个集体负债的贫困村,村民都住在小山包上。如今,村里经济发展了,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98万元,柏洋村先后获得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全国巾帼示范村、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抓机遇助创业 带村民致富
说起柏洋村的美丽蜕变,村民们都直言“秋香主任功不可没”。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张秋香是从邻村嫁入柏洋村的,1998年开始担任柏洋村妇代会主任,2009年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兼妇代会主任。这些年,她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山海并进、工业强村”的脱贫致富路子。
为了帮助村民创业,张秋香常常以个人名义担保,为创业村民协调小额贷款。村民王海燕从2010年开始养殖弹涂鱼,初期因缺乏资金,经张秋香牵线,在当地妇联的帮助下获得小额贴息贷款8万元,并且主动参加村里组织的实用技术培训。如今,张海燕的弹涂鱼养殖面积发展到30多亩,每年增收七八万元。
这些年来,张秋香共为创业村民解决小额贷款80万元,重点扶持养殖弹涂鱼60亩以上的养殖户26户,让他们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如今全村弹涂鱼养殖面积达到800多亩,产值达320万元,成为柏洋村农业发展的支柱之一。
张秋香与村“两委”班子一起,整合本村闲置的3500亩山地,引进外来企业投资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园,建成集生产、加工、养老、观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为村民开辟了又一个收入增长点。村民叶至信抓住机遇,想要办紫菜加工点,却苦于缺乏资金,在张秋香的担保下,叶至信成功贷款10万元开始创业,并一步步踏上致富之路。
张秋香还抓住毗邻宁德核电站和文渡项目区的优势,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物流、酒店等服务产业,形成了“产业带动新村,新村促进产业”的互动发展模式。目前,全村1300多人实现了就近转岗就业,83人成为个体户、专业户和民营企业主,100多户村民成了村办企业股东。
村民吴思鸿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以前收入全靠耕种2亩田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十几年前,“造福工程”帮助他们一家人从山上搬到柏洋新村,住上了别墅。2012年,夫妻俩拿出积攒的钱入股村办企业,成为股东。如今,儿子在村里一家企业当管理员,儿媳则在家里开网店,全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办实事解难题 为村民服务
“十几年来,秋香是真心实意为村民办实事,我们都信任她、依赖她,像前两天突然停电,只要电话一打,主任马上派人来解决。”村民王周编说。
外村搬迁过来的村民林雪凤因孩子考上大学,恰逢家里又在盖新房子导致资金紧张,张秋香了解情况后,主动为其担保贷款解燃眉之急。村民叶至信告诉记者,其堂弟生病住院期间,张秋香主动到医院忙前忙后帮助照料。村里无论哪个姐妹遇到难题了,只要找“香姐”就能解决。
记者还了解到,柏洋村所有村民的“三险一金”(新农保、新农合、人身意外险和基本养老金)、有线电视费、电话月租费等费用都由村集体承担,村里老人每月还有生活费、养老补贴,困难户可申请扶困补助等。
2006年,村里投入120多万元建设老人和谐公寓,对全村26户41位低保对象及孤寡老人进行集中安置,并给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助费。今年52岁的“五保户”苏立信因患有智力障碍,从2006年开始就与70多岁的老母亲一起入住到老人和谐公寓,至今已免费住了近10年。除免费吃住外,他们还能享受到村里发放的生活补助费、高龄补贴、日用品资助以及节假日补助等福利。
抓新农村建设、搞农业科技、做计生管理、民兵工作……张秋香每天忙个不停,周末也常常被村民的各种琐事占据。张秋香这样描述她的工作:“有苦更有甜,苦的是少了陪伴家人的时间,甜的是多了能够为村民服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