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7月8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环球女界 全城搜索在沪166个日军慰安所 慰安所遗址亟待抢救性保护 中国大陆在世“慰安妇”仅20人 美学者:日“慰安妇”政策“倒退二十年”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城搜索在沪166个日军慰安所

□ 本报记者 丁秀伟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苏智良先生日前公布了迄今最完整的在沪日军慰安所详情图以及中国19名在世“慰安妇”名单和照片等珍贵史料,并用大量的图片、人证和物证再现日军在占领上海期间设立慰安所的罪恶行径。他希望让日本最高法院认定“慰安妇”制度这一事实,推动日本对“慰安妇”这一问题的反省。

曾经的慰安所,北川里的日式风格建筑 徐慧玲图

《1943年最新大上海地图》,由日本堂书店发行,森武久制图,标有上海海军下士官集会所(今峨眉路400号)和“大一沙龙”慰安所。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图

苏智良在日制上海虹口地图上指出横浜桥一带的一批慰安所。来源:解放日报

7月2日上午,记者走进上海师范大学“血色残阳‘慰安妇’——日军性奴隶历史记忆”展览,一段沉重的历史扑面而来。展览以大量的实物、地图、影像、文书档案等,揭露了日军实行“慰安妇”制度的残暴历史。

此次开始于6月30日的展览首次披露了上海166个日军慰安所的分布图。这一分布图的绘制用时22年,从1993年开始,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与前后聘请的60多位调查研究员、20多位学生共同完成。

据介绍,在上海现已发现的166个慰安所中,有近40处遗址建筑仍保存着。苏智良指出,日军慰安所多集中于上海虹口区,尤其是今四川北路公园一带,“但实际数字还在继续增加”。

迄今最完整的在沪日军慰安所详情图

2005年,苏智良撰写的《上海日军慰安所实录》曾认定149处“慰安所”原址。而十年来经过艰辛调查、考证,又新增了17处慰安所。

“有史料或证人证明的,目前确认的上海日军慰安所数量是166个,我们还在考证一些新的地点,数量肯定还会继续增加,但是难度也越来越大。”苏智良坦言。

苏智良,一直研究上海史。1992年,在日本东京大学担任客座研究员时,一位日本学者说,战时日本的第一家慰安所就在上海。这让苏智良很震惊,他下定决心要把这个问题研究清楚。

苏智良从偶然发现的一张黑白照片入手。这张照片上有两排日式木屋,中间是碎砖铺的路,一个日本兵在身穿和服的女人陪同下正欲走进其中一个房间。旁边的文字说明是:上海杨家宅慰安所,1938年1月建立,日本上海派遣军东兵站司令部管理。

1993年,苏智良回到上海,第一件事就是寻访“杨家宅慰安所”。经过照片比对及走访当时住户后发现,这个慰安所建在东沈家宅,而且是中国最著名的一家慰安所。除此之外,随着调查深入,他发现了一个更让他震惊的事实:位于今天东宝兴路125弄、123弄的大一沙龙竟是世界上第一个日军慰安所,也是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日军慰安所。

“对‘大一沙龙’慰安所的确认进行了上百次的求证。”苏智良告诉记者,经过数年的努力,他寻访到在“大一沙龙”工作的证人、日本老兵知情者、当年去装修慰安所的退休匠人等,并且找到了“大一沙龙”里的富士山木雕、刻有“大一”二字的门板等实物证据。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苏智良用大量的图片、人证和物证再现日军在占领上海期间设立的慰安所。公布迄今最完整的在沪日军慰安所详情图以及中国19名在世“慰安妇”名单和照片等珍贵史料,他希望让日本最高法院认定“慰安妇”制度这一事实,推动日本对“慰安妇”这一问题的反省。

上海市民新发现的峨眉路400号“军直营慰安所”

最新被发现的峨嵋路400号,名为日本海军陆战队的“海军下士官兵集会所”,实为鲜为人知的日本海军“军直营慰安所”。这是上海市民周新民自费寻踪考证的结果。

作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的校友,周新民在学校校史中,发现了峨嵋路400号的历史疑点。

2012年,周新民从上海档案馆一份资料中偶然发现虹口区峨嵋路400号是“日本海军俱乐部”这七个字线索,他开始考证这一信息,并找到大公职业学校老教师,但是没有人知道这段历史。

他转而上日文搜索网站定向查询,并用不同的搜索词进行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用日文“海軍クラブ”+“慰安”等主题词进行逐页查找时,获得了关键性信息“峨嵋路400号”是“娱乐安慰机关”性质的“海军下士集会所”。

后来,他求助苏智良,获得了刊登这一关键性信息的1937年日本《改造》杂志的日文文献复印件。不断寻踪、现场寻访,证据搜索、收集等,周新民足足忙碌了一年半,考证“峨嵋路400号”是日本海军陆战队的“海军下士官兵集会所”,为日本海军“军直营慰安所”这一结论构成了一份完整的证据链。并且对“日军海军俱乐部”的实际地址进行了完整的符合历史的真实诠释。

记者在峨眉路400号现场寻访时,从小在峨眉路400号1楼长大的李美珍女士向记者透露:峨嵋路400号当年3楼多个房间大多有日式移门、榻榻米和其他装饰物。通过众多“发小”的相互印证及长辈们的补充认可,李美珍女士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手绘了一张峨眉路400号原建筑物的模拟图。在李美珍母亲陶金娣所住的108房间内,记者看到这幅手绘图挂在进门处的墙上。

在沪166个日军慰安所大部分成居民楼

目前在上海的日军慰安所旧址大多已是居民楼,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当年慰安所的历史印记。

记者实地探访上海虹口区东宝兴路125弄“大一沙龙”,三栋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在外观上,它与上海其他有些年头的老房子相差无几。在东宝兴路135弄1号的日式庭院风格的小花园里,砌起的花坛、圆弧形的石台阶、马赛克地砖以及杯式石花瓶,依稀可见历史的痕迹。

热心带路的2号楼2楼居民藤承志,领着记者进入楼道内,入眼便是群租印迹。狭窄楼道间堆满了各种杂物甚至捡来的废品,抬眼可见盘根错节的电线。藤承志直言,只有一些地砖还能记录着当年的故事。

“现在房间的构造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日式的隔断、移门、移窗、榻榻米等都被改造了。当年的生活物品也多被损坏、遗弃,我家还保留了日式的大窗子。”藤承志说。

日本宇野商店制作的上海虹口地图,标有日本海军在横浜桥畔的美楣里设立的一批慰安所,曾先后有15家。记者实地探访,一连问了几个住户都回复不知“美媚里”慰安所,只依稀听原先的住户提起日本人曾驻扎过。原来扩建四川北路时,“美媚里”过街楼被拆除,因此“美媚里”这个弄名并不为人所知。“美媚里”慰安所现在的门牌是1746弄,假三层砖木结构住屋还可以看出日式的建筑风格。

在四川里弄口的63号,记者看到了苏智良《上海日军慰安所实录》书中提到的螺旋形楼梯;52号一楼如今已成为居委会办公室;41号是一条大支弄,建筑外观上保留了日占时期的风格,防空洞已被水泥封上,无法进入,其上方的和式亭子依然保存完好,还有日式格子窗户依稀可见。

对于这些慰安所遗址的日渐销蚀,专家呼吁,抢救性保护刻不容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