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6月30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周刊 行•范 卜卫:关注性别与媒介,在思考与行动中不断超越 正视老年刻板印象与性别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 国际连线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6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视老年刻板印象与性别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

□ 作者 张健

日前,内蒙古包头市老年大学招新生,前来报名的老人爆满。现在,老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打打麻将、种花养狗的日子,很多人不仅学会了上网冲浪,还选择重新走进学校,进一步追求自我价值的提升。图为该大学学员认真学习的场景。

来源:《包头晚报》

尽管养老事业已然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之一,但老龄人口的自身发展却被边缘化。而老年刻板印象与性别刻板印象的相互作用无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为达成我国老龄事业“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发展目标,社会需要正视老年人更有经验和值得信赖的特质,减少老年刻板印象和性别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正向认知老年人亦有所为。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关于养老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也随之兴起,在研究层面主要集中于养老福利政策、服务体系、需求评估、影响与发展等,在实践层面鼓励家庭养老并重点建设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事实上,我国在发展养老事业的过程中,从传统文化“孝”出发,将老龄人口当作家庭与社会养护的对象,而非家庭与社会的主体。尽管养老事业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之一,但老龄人口的自身发展却被边缘化。面对老龄人口不断激增的现实,排除老龄人口作为发展的主体,势必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增加社会成本投入,影响社会发展进程。而老年刻板印象与性别刻板印象的相互作用无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双重刻板印象对老年人的负面影响

老年刻板印象,是社会对老龄人口持有的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老年人态度、信念、情感、行为等人格的依据。它是对老龄人群极其简单化的人群分类,在认知老年人、形成有关老年人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包括个体差异,常常发生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的认知偏差。因此,老年刻板印象又称为老龄偏见。这种刻板印象或偏见是影响老年人生活和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养老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性别刻板印象是社会文化对男女两性的假想特征所持有的看法。比如,女性是善良的、细致的、温柔的、感性的,同时,女性是被动的、情绪化的、优柔寡断的,等等;男性是勇敢的、果断的、自信的、理性的,同时也是富攻击性的、粗犷的、自我的,等等。

施密特(Schmidt)、博兰德(Boland)与翰马特(Hummert)等人研究青年、中年以及老年对老年人所持有的老年刻板印象包括孤独感、迟钝、固执保守、唠叨、爱管闲事等,而且社会对老年人的认知呈现为多重成见,这些成见不仅让老年人内化这些负面评价,而且也影响老龄福利政策与服务的制定和规划。然而,一些积极特征如慷慨、智慧、独立等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考虑。布洛克(Block)、 戴维森(Davidson)和葛兰碧斯(Grambs)等人则进一步研究性别刻板印象对老年研究和老龄事业更具有负面影响。

刻板印象对自我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老年刻板印象中较为积极的认知是老年人热衷健康医疗、休闲娱乐、饮食养生、宗教信仰方面的活动,最负面的认知是可怜、身心智能低下、寂寞孤独,特别将老年妇女定型为唠叨、无理性,甚至讨厌的、臭美的、恶毒的、吝啬的、控制欲强的消极形象,如“中国大妈”。老年刻板印象正向的特征如慷慨、慈爱、健康、独立、智慧能对老年人的行为给予积极的刺激,老年人可以生成自己的成就。而事实上,老年刻板印象的负面特性如衰老、迟钝、固执、邋遢等,对老年人行为的负性刺激的影响比正面的影响要大得多。

通过家庭、社区、社会传媒等途径经历的社会化过程,老年人逐渐内化了老年刻板印象,自我认知基本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所有衰老问题与现象都是自然的科学的,毋庸置疑;在重大问题上,老年人无法也不能做出理智的正确的决定;老年人特别是女性老年人不再有性需求,对两性亲密不感兴趣;经济富裕能使老年人舒适满足;老年人不可避免精神与身体的衰退;老年人有理由得到更多地被安排;老年人对社会贡献小,甚至是社会负担;老年人普遍关心自我养生、娱乐,对外面的世界、对新生事物不感兴趣;老年人倚老卖老,理应被年轻人谦让和照顾。

研究发现,老年人特别容易受到负面刻板印象影响与威胁,他们的年龄被施加更多的负面内容,他们更容易内化老年刻板印象。其中,女性老年人比男性老年人更容易受到负面的感知,女性老人除了有老年刻板印象的基本特征,同时还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尽管妇女占老年人口的大多数,但她们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老年妇女通常被男性老年同质化。就平均而言,女性比男性预期寿命多5~7年,而在身体健康服务措施方面与男性老人几乎没有差异。社会很少考虑女性老人的特殊需求,其原因往往缘于社会对女性采取定型的认知。作为女性,在年轻时受性别刻板印象偏见的经历还将延续至老年,因此,女性在老年期承担着双重刻板印象。这些成见和消极态度也体现在语言中,如“广场大妈”“小老太太”“老妖精”等。

双重刻板印象对老龄事业的负面影响

老年刻板印象往往将年龄增高与工作绩效下降相联系,认为老年人工作不如年轻人积极,年长的员工被视为缺乏价值,因此在就业市场中常见年龄歧视,在职业生涯中,年长的员工少有培养或训练的机会。老年刻板印象对老龄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将老年人定义为被扶助的对象,定义为值得怜悯和同情的对象,被教育和引导关注饮食养生休闲娱乐。在全社会加大对养老福利和服务与设施的投入过程中,老年人更多地被建构起对寿命的自信心,而弱化并忽略了自身的社会价值。随着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提高,在正视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下降与机能丧失的同时,更应视老年人口为发展的主体之一,不应因老龄而剥夺老年人的社会发展机会,或以“孝”“养”的名义削弱他们的社会价值。事实上,老年人更需要“赞美”“有用”的主体认知,而非“同情”“照顾”的被动感受。

性别刻板印象对老龄事业的影响表现在对老年人造成一系列负面情绪。为女性和男性老年人提供的教育内容以及大众传媒宣导的榜样分别集中在容貌、身材保养与中医养生两类,提醒女性老人并暗示年轻女性,青春和美貌会凋谢;提醒男性老人并暗示年轻男性,疾病随年龄增长显现。这无疑造成老年人的焦虑,以及年轻与老年的隔离。大量研究表明,焦虑促使对年轻与衰老的偏见,并导致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与回避,反过来又产生更多的无知和消极情绪,如女性老年人冒险体验重铸青春的活动包括塑身整形等。老年刻板印象和性别刻板印象交互作用,强化了老年人感知他们精神和身体活力下降,促使他们对“老”产生焦虑和恐惧。

为达成我国老龄事业“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发展目标,社会需要正视老年人更有经验和值得信赖的特质,减少老年刻板印象和性别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改变认知偏见,从积极维度正向认知老年人亦有所为。

(作者为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副教授)

协办: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