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代刚
在刺绣厂帮忙做工的黄平县鱼梁村绣娘潘芬是去年参加“锦绣计划”培训的,“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不用出远门,可以挣到钱,又能照顾小孩读书,真是一举两得啊!”不久前,她和300多名绣娘一起又参加了该县妇联举办的“锦绣计划”骨干培训班。
和潘芬一样,在贵州有近20万绣娘受益于“锦绣计划”。她们不再外出远门打工,就近就业在家就业。一个中等技能的绣娘年收入约3万元,相当于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倍多。锦绣计划成了引领贵州绣娘致富的惠民工程。在通过刺绣就业创收的同时,广大绣娘既照顾了家庭,还不耽误农活,改善老人空巢、儿童留守的乡村现状。
20省直部门资金扶持政策支撑
2012年锦绣计划出台后,经省政府同意,省妇联与省中小企业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建立了由20个省直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部门职责。锦绣计划专项资金总量达到1500万元,省妇联专项资金800万元资助了妇女手工培训、创意设计示范基地、创新合作等项目,覆盖了54个企业和单位,支持了妇女创业就业。
各成员单位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在产业扶持、人员技能培训、金融服务及其他政策等向妇女特色手工倾斜,共同推动妇女手工产业的发展。省国税局结合营改增文化创意业试点工作,将妇女手工企业纳入试点工作,减少企业税负。
锦绣计划在各市州得到了延伸发酵。遵义市市级财政列出200万元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在土地及其他政策上给予手工企业发展有力的扶持;凯里、丹寨等市县政府为手工发展提供土地、市场建设等方面的支持;黔东南州政府将民族风情园1200平方米场地免费提供州妇女手工协会作为手工展示的窗口。有近20家龙头企业得到地方政府工业园区的土地支持、有50余家企业进驻旅游景区。
培训为锦绣生活铺路
手工发展除了资金政策等的扶持外,人才队伍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贵州省各职能部门加大对绣娘的技能培训,积极创新,引入职业培训、校企合作、协会培训等适应市场的人才培训方式,为贵州妇女特色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今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将“实施锦绣计划,培训绣娘1万人”列入2015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为此,省妇联牵头分解落实了培训任务,目前各部门已经完成培训前期调研及方案制定等工作,培训任务有序推进。省扶贫办将锦绣女培训纳入创新职教扶贫三年行动计划中,并与省妇联联合下发实施意见,对实施锦绣女培训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安排420万元培训锦绣女4000人,计划已经下达各地。
同时,各职业院校和企业发挥优势,为企业培养技能、设计、销售一体的复合型后备人才,在手工人才培育上作出新探索。省内有关院校相关院系、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院校等积极开展手工技能人才和设计人才培训,为手工产业大力培养新生力量。各地手工协会和骨干企业积极组织开展妇女手工技能培训,引领妇女手工从业者从分散型生产向协会组织培训并提供订单服务转型,壮大妇女手工产业发展。
如今,锦绣计划成为引领贵州绣娘致富的惠民工程,锦绣计划不仅是贵州省妇联的一号工程,更成了妇联的工作品牌。贵州全省手工从业妇女近20万人,产值10多亿元。2015年锦绣计划工作的目标是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达到1000家,重点培育30家优强企业和100家专业合作社;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产值达到15亿元;从事特色手工产业的妇女达到3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