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党柏峰
陕西省神木县神华路社区方正园小区一条窄窄的小巷内,年逾古稀的温治堂夫妇乐居于此,和很多中国老夫妻一样,他们也养花草、喂虫鸟,生活简单、朴素,相濡以沫。不同的是,16年前老两口给子孙们发奖学金的一次无意之举让儿媳妇贺俊花觉得新奇,她想要把这种家庭教育模式继续推行下去,就和丈夫将其完善成“家庭奖学金制度”。
翰墨飘香,彬彬有礼,走进这个家庭,客厅的一面墙上张贴着受奖励孩子们的信息,体现出孩子乐学、明理、崇德,个个出类拔萃,如今共有3个研究生、7个本科毕业生、5个在校本科生。2015年,这个家庭因其教子有方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好男儿志在天下,英雄汉四海为家,走出家乡,到更广阔的天地去打拼。”作为“家庭奖学金”颁奖仪式的常任主持人,贺俊花的丈夫温亚洲每届会选择一个主题寄语孩子们。
“家庭奖学金制度”自1999年设立以来,评奖标准根据每个学生的学校表现、社会表现、家庭表现,分为综合成绩、单项奖励、获奖情况3部分,用百分制考核。奖金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4个档次,按考核成绩分别奖励,幼儿班学生发给“希望奖”。单项奖励为:考上高中奖100元,考上大学奖1000元,考上研究生奖5000元,获奖所得分值加入综合成绩予以奖励,奖金年年兑现。
16年来这项制度影响和激励着三代人、10个小家庭。在制度的影响下,哥哥姐姐帮弟弟妹妹、高年级帮低年级、大学生帮小学生,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氛围深深在这个家庭中扎根。“工作后拿出收入的一部分当作奖学金再奖励弟弟妹妹”这一条虽然没有被写在温家“家庭奖学金制度”中,但这一约定俗成的规定每人认真遵守着。
“认认真真读书,端端正正做人”可谓这个家庭制度的初衷,铺满茶几的各种档案袋顿然让来者对这个幸福家庭羡慕不已。“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学会做人,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对社会有用的人。否则读书何用何为?”在温家人看来,培养孩子品行重于读书。
翻阅“第十六届家庭奖学金颁奖仪式”公示档案,记者看到,获得奖励并学业有成的有孙子,有孙女,有温姓子孙,还有外姓子孙。2001年退休后,温治堂用自己的退休金设立“家庭奖学金”,“子孙们学业有成后,奖学金的资金范围来源更广,如果条件允许,会进一步将这一优良家庭传统的影响范围扩大,让更多的孩子受到鼓励。”老人说孙子温涛也多次建议家里扩大奖励范围,惠及乡邻。
贺俊花怀儿子的时候住在农村,一心想吃豇豆饭,可家里没有豇豆,这事被一个邻居婆姨知道了,把碗里仅剩不多的一点豇豆送给她。后来贺俊花常说起这件事,孩子们记在心里。儿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领到的第一个月工资,首先买了一袋大米,专程送到这个邻居家。这件事教育了孩子,也让孩子们学会了感恩。家里一旦吃点好的,总要给院邻送一碗,这已成为一个习惯。受长辈的影响,这个家庭的成员热心慈善事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犹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涌动着爱的温暖,涤荡着人性的光辉,科学教子的贺俊花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尚学、崇善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