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5年6月4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闻天下 农村社区建设不能强迫农民“上楼” 福建培养免费师范男生改善教师队伍性别结构 18对新人军营里办集体婚礼 广东大力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广东大力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妇联从事社区家庭服务广受欢迎,群众热情参与。

广州番禺区新造镇组织亲子涂鸦活动。

“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走访了广东省部分儿童友好社区,走近城乡儿童特别是留守、流动儿童群体。记者发现,近年来,广东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大力建设儿童友好社区,完善留守流动儿童服务机制,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使广东省儿童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儿童优先原则、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等逐步落实,让所有儿童健康成长,共享同一片蓝天。

创建友好社区

让社区成为儿童的快乐天地

顺德北滘镇槎涌儿童友好社区是广东最早建立的儿童友好社区之一。北滘是全国知名的经济强镇,槎涌比邻“用工大户”美的公司,本地人口1000多人,外来务工人员逾万人,流动儿童人数也比较多,尤其到了寒暑假,不少小“候鸟”从四面八方“飞”来与父母团聚。如何管理好、服务好这些孩子?北滘镇妇联副主席梁笑华表示,2011年建立的槎涌儿童友好社区成了这些孩子的快乐天地。

记者近日走访所见,槎涌儿童友好社区设在社区活动中心内,有青少年活动室、图书室、舞蹈室、书画室、健身室、乒乓球室等十多个活动室,功能齐全。每到傍晚放学的时候,孩子们在这里玩得不亦乐乎。梁笑华介绍说,社区还组建了一支由“关心下一代成长小组”、妇女工作者、专业社工、志愿者共同参与的队伍,为家庭、为孩子提供专业化服务。目前,槎涌儿童友好社区已组织500多人次儿童参与活动10多项,其中开展“阳光行动——暑假义教”系列3次、大手牵小手亲子活动6次、“候鸟”亲子计划1次,受到孩子及家长的欢迎。

与槎涌情况不同,地处粤东的梅州兴宁叶塘镇鸭池村是一个留守儿童较集中的村,全村留守在家的学生有300人。2013年8月,鸭池村儿童友好社区正式建成,村妇女主任吴桂兰负责儿童友好社区日常的管理工作。除了建立村留守儿童档案、登记孩子们每天的活动情况,她还广泛发动村民参与,成立了10人的爱心父母小组、9人的磋商小组、11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鸭池村11岁的留守儿童小媛和她的家人不会忘记一件事:2013年8月底,小媛因车祸住院,生命垂危,她的家人无法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鸭池村儿童友好社区赶紧联合妇联,组织发动群众募捐并带头捐款,共募集了3万元的救助金挽救小媛的生命,帮助她一家人渡过难关。此外,儿童友好社区还利用寒假留守儿童父母“返乡潮”时机,对家长开展家教亲子活动;经常组织爱心父母结对、看望留守儿童,及时发现并解决留守儿童的困难。吴桂兰说,儿童友好社区的创建对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改善亲子关系,促进村民沟通、邻里互动,化解家庭暴力、邻里纠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改善了村风、民风,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称赞。

记者走访发现,无论是珠三角还是粤东西北,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留守儿童还是流动儿童,儿童友好社区正成为儿童健康成长、共享蓝天的童年乐园。

据介绍,为了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广东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建设儿童友好社区项目作为八大示范工程之首。省妇联于2011年6月发文,提出创建儿童友好社区,倡导充分发挥农村社区服务的功能,建起以家庭教育为核心的关爱、保护和促进儿童发展的支持系统;以社区为依托,开展家庭教育、安全教育、健康与法律知识普及和各种服务。“儿童友好社区”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从首批10个省级示范点到现在,全省各级已建立2000个儿童友好社区。2013年至2015年,省妇联先后联合安利公益基金会、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等机构,实施“儿童友好社区”建设项目,引入项目资金780万元,覆盖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的76个村(社区),惠及40万人。据介绍,201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建设儿童友好社区工作纳入对各地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绩考核指标体系,这在全国是首创。

多措并举服务

让流动留守儿童共享阳光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中山百名“自强好儿童”站上舞台接受颁奖,这是该市连续第五年在流动儿童中表彰“自强好儿童”。走近这些儿童,记者发现,他们有的勤奋好学,有的品学兼优,有的坚强独立,堪为表率。在位于中山老城区的博爱小学,记者见到了来自粤西的流动儿童、六年级学生廖思敏和谢黎明,她们在唱歌、美术方面颇有天赋,志向远大。老师刘银珍告诉笔者,该校连续4年有多名孩子入选“自强好儿童”,这些孩子不仅品学兼优,而且特别懂事,怀感恩之心。

“自强好儿童”评选是中山市妇联关爱流动儿童、促进新老中山人融合的有效举措。中山市从建立服务管理网络、信息登记、义务教育、卫生免疫、健康体检、安全管理、文体公益服务等方面着手,逐步形成党政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门通过扩充公办学位,使公办学校招收流动人口子女的总量和比例得到全面提高,特别是从2009年起在中山全面推行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制度,至今共给予超过3.7万名流动人口子女入读公办中小学一年级资格。“自强好儿童”、竹苑小学六年级学生婷婷的父母在中山打工多年,她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留守在老家江西南昌的农村,每天要步行1个小时上学。幸运的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婷婷终于能到中山与父母团聚。而且由于父母成功积分入户,她和弟弟都得以入读公办小学,她很快就喜欢上了在中山的新生活。

百名“自强好儿童”颁奖当天,一同接受颁奖的还有“博爱同行·共同长大”中山市第四届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少儿合唱比赛的获奖者。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肖都好告诉记者,合唱比赛举办了四届,每届有40多所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组团参加,她见证这些学校的合唱队组建、提升的过程,她说,能见证流动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一件很开心、很有意义的事情。评委朱老师说,看到孩子们忘情地投入到表演中,非常感动。“妇联搭建的这个平台真是太好了”!

在茂名信宜市,当地则着重破解困扰留守儿童的难题,目前全市初中、中心小学全部建起了学生宿舍和专用饭堂,为留守儿童解决了吃饭和住宿问题。此外,全市共建成寄宿制初中41所、寄宿制中心小学25所;村级依托各村儿童之家和儿童友好社区,为留守儿童提供活动、教育场所,建立校外留守儿童档案,同时借助妇女之家形成关爱帮扶机制。目前,信宜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覆盖了全市19个镇(街)、399个村(居)的400多所学校,关爱内容涵盖教育、卫生、维权、情感等留守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山市、信宜市的做法是全省各地加强流动留守儿童工作的例子。记者走访了解到,各地积极建立流动儿童动态管理机制,推出服务品牌。东莞市东城区成功打造了全国首个街头上的家教讲堂——“家庭教育一条街”“法律一条街”等工作品牌;佛山市成立首个以外来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综合服务中心——“小候鸟驿站”,面向外来工及其子女免费提供各类社区融入服务。这些都为流动儿童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优化流动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积累了经验。(撰文/摄影:林志文 富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