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我们必须肯定,长期以来,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机制,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总体上是守住了,中国人的饭碗还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耕地保护中“量重于质、以次充好”等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不规范运作、非粮化甚至非农化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据权威机构的调查统计,1996年至2009年的13年间,全国减少耕地逾2.03亿亩,其中大量是优质耕地,甚至是肥田沃土。这些耕地大多被用来搞城镇开发,虽然地方政府实施了“占补平衡”,但所补的耕地质量难以与所占用的耕地质量相比,有些新补的耕地几乎无法耕种,即使可以耕种,产量也极低。由此可见,有些地方搞的仅仅具有统计意义的“占补平衡”,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同样,一些地方实行土地流转特别是工商资本大量介入之后,由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严,或者根本不去监管,耕地非农化现象时有发生,对耕地带来了难以逆转甚至不可逆转的损害,实际上,这也是耕地的隐性流失。
从宏观上说,18亿亩耕地是通过科学测算后确定的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底线,但仅仅从数字上强调占补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强调现有耕地和新补耕地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耕地的产能,确保粮食产量不会大幅下降。从这一点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意义非同一般。一块良田的养成不但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功夫,而且与当地水资源、气候等客观条件密切相关,一旦破坏就永远失去。所以,对耕地特别是耕地土壤的保护和保养,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目前,农村青壮年男性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妇女成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耕地成了她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如果失去耕地或耕地产能大幅下降,她们在农村将无地可守,无地可依。因此,保护好耕地、确保耕地产能,也是保护留守妇女权益、提升她们存在感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是农耕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辛勤耕耘、细心养护,留下的耕地寸土寸金,值得我们像对待国宝一样去善待和保护。亡羊补牢犹未晚,我们要立即行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增强重视农业、珍惜耕地的意识,狠抓落实,确保耕地这一农业根基不会有任何闪失,牢牢端住我们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