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王江平
春节将至,新疆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里,家家户户准备贴对联,挂红灯笼、国旗欢度佳节,整个村落喜气洋洋。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要把爱国感恩作为良好家风家训一代代传下去,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幸福事一件接一件实现。”村民阿依谢姆古丽·艾则孜家,夫妻俩一边忙活花棚里的活儿,一边商量着怎么在村里带好头,做好表率。
2020年,阿依谢姆古丽一家通过养殖、花棚种植等收入超过11万元。阿依谢姆古丽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发生巨变的不仅是她家。村里998户近5000人,人均年收入超过1.1万元。现在家家住上了安居房,宽阔的柏油路从村口铺到了家门口,户户积极打造美丽庭院,许多妇女姐妹在家门口的工厂就业。
而在6年前,阿亚格曼干村还是个缺水少电的深度贫困村,村民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沙土路。如今不但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里的幸福事也一件接一件。
把亲切关怀变成奋斗感恩
“每次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家里的情形,我都感觉特别温暖。”时隔6年,每每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们介绍起总书记来她家看望的情景,阿依谢姆古丽都激动不已。
2014年4月28日,在新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看望干部群众。“那天总书记对我们说,‘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凡是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事,就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我祝愿你们在党的政策扶持下生活得更加幸福。’”1981年出生的阿依谢姆古丽回忆说。
这样的嘱托和祝福,如今在阿亚格曼干村变成了现实。“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扶持下,村民们不仅脱贫,生活也越来越幸福。”阿依谢姆古丽说。
2018年大学毕业的茹仙古丽·买买提依明从乌鲁木齐回到村里负责党建工作,每月工资有4100元。她告诉记者,现在基层一线大都是大学生到岗,村里农家乐、民宿、超市、小吃店已发展到130多家,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也返乡创业。
如今,阿亚格曼干村名气大增,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让我们充满干劲,在感恩中不懈奋斗。”刘洪涛说。
让孩子们知恩感恩报恩
2014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他叮嘱学校:“少数民族孩子双语教育要抓好,学好汉语不仅将来找工作方便,更重要的是能为促进民族团结多作贡献。”
从一栋老旧平房到如今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的教学设施和学生的素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班由原来的12个发展到26个,实现了所有学段国家通用语言教学全覆盖。这里还是疏附县爱国主义教育实训基地。“我们的校风为知恩、感恩、报恩。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学生学习教育成长的全过程,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长阿依努尔·阿卜杜卡迪尔说。
当年和总书记合影的阿迪拉·开赛尔,现在是疏附县第二中学的高三毕业生,正全力备战高考。“习爷爷鼓励我们好好学习。父母教导我,要爱国感恩,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未来我想考师范类大学,学成后回到家乡当一名老师,建设美丽新疆。”阿迪拉说。
当时的合影中,还有如克耶·麦麦提图尔荪、阿巴斯·麦麦提图尔荪姐弟。如克耶已经考上了伊犁师范大学。看到姐姐如此优秀,正读高二的阿巴斯也想上大学,将来当一名游戏软件工程师。
让文明乡风更加文明
走进阿娜尔古丽·斯迪克家,沙发、电视、空调等家电一应俱全。“2020年,我和丈夫光扎扫把就挣了7万元,我们特别喜欢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的状态。这种有钱挣、有事干、有盼头的日子,让人心里特别踏实。”阿娜尔古丽说,加上养殖挣的3万元,她家年收入有10万元。
阿娜尔古丽告诉记者,夏天她还会把院里院外种满花草和蔬菜,妇联倡导的美丽庭院工作她都走在前头。
疏附县妇联副主席杨登琴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口袋和脑袋一起富,大家懂感恩,肯奋斗。妇女们告别了围着锅台转的日子,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有技能、有收入,找到了自信。大家还注重家风家教,注重孩子培养,光阿亚格曼干村就陆续出了100多名女大学生。各村女干部比例也在逐年增加。种地、看病等补贴一样接一样,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采暖。
据了解,如今阿亚格曼干村已形成集旅游、住宿、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吸纳了大批村民就业。仅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吸纳了376位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
“每天都在想,怎么能让村民收入更多些,日子过得更好些。”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驻该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刘洪涛正盘算着把美丽新疆建设与红色旅游、绿色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争取让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