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又将开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任务光荣而又艰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建议》),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重点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深化农村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4个方面做出了部署。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建议中的亮点,《创》周刊从本期开始开设《“十四五”规划建议》与乡村振兴大家谈专栏,刊发专家学者的学习体会。
面对5亿留在农村的人口,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路径,是在农村、在乡镇就地实现“市民化”:美化村庄环境让农民生活美,优化乡镇产业让农民生活更富足,强化县城服务让农民幸福感更强,以此真正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并形成“村庄—乡镇—县城”网状聚合。
■ 庄晋财
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并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要求“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笔者以为,这是中央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很有现实意义。
据统计,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4%,2018年底全国人户分离人口数量超过2亿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即便这2亿人户分离的人口全部进城,也还有大约5亿多农民在农村。鉴于此,笔者以为,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路径是在农村、在乡镇就地实现“市民化”,为此,乡村建设行动应该实现“村庄美”“乡镇优”“县城强”。
首先,村庄美农民才有生活美。笔者曾在安徽巢湖“三瓜公社”调研,那里的经营者告诉我,有一年清明节假期,“三瓜公社”的三个小村庄接待了40多万周边城市来的游客。这一现象的发生,其实道理很简单:与城市相比,村庄更贴近自然,人人都会向往。因此,回归人性,这是乡村建设的逻辑起点。既然如此,美化村庄就显得十分必要。如果能够按照中央的要求,“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讯、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改善乡村厕所、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让农村人居环境变得更美,更适合居住,不但农民愿意住在农村,很多城里人也会到乡村享受贴近自然的生活。
其次,乡镇优农民才会收入高。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收入普遍不如城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乡村产业匮乏。但是,不管是以历史眼光纵向看,还是以国际视野横向看,农村都不必然是收入低的地方。如果能够优化乡镇的产业结构,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农民在乡镇也能够获得更多的非农收入,在农村地区也能增加他们的报酬。比如,改革开放后,浙江省很多农村地区的农民在家里办家庭作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如永嘉市桥头镇的纽扣产业、诸暨草塔镇的袜子产业等等,成就了著名的“块状经济”,很少有人离开家乡,到外县外省打工。因为他们在当地乡镇创立了自己的产业,在家门口就能获取优厚报酬。
这种现象在西部地区也有。我曾经在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北流市民安镇调研,福绵镇的两个农民改革开放早期在广东摆服装摊,后来回家带领村民做牛仔裤,几十年下来福绵成为“牛仔裤之都”;民安镇在三环陶瓷产业的带动下,也已成为中国日用陶瓷名镇。这些地方虽然地处欠发达地区,但大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够获得丰厚报酬而不用背井离乡,外出谋生。
所以,乡村要振兴,首先乡镇产业要优。如果能够按照中央的要求,优化乡镇的产业结构,完善乡镇的基础设施,让乡镇从单一的行政中心,转变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让农民在家乡实现有比较优厚报酬的就业,乡村必然会成为农民的理想归宿地。
第三,县城强农民才会幸福。县城作为农村地区文化、政治、经济中心,除了要成为县域经济的领头羊之外,还应是为农民提供教育、医疗、健康、卫生、消费等服务的综合服务中心。县城除了成为农村地区产业聚集中心,满足农民工返乡就业需求之外,强化县城的综合公共服务功能,让其为县域之内的农民提供周到的综合服务,是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提升的重要保障。
我国的县城与农民生活的村庄之间的距离通常在50公里左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交通条件已大为改善,50公里左右的距离已不算遥远,农民可以很便捷地进城享受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建设》提出“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其科学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的强化,能够让县域之内的农民,不管是住在乡村,还是住在县镇,都有条件享受到现代城市文明,在家门口完成自己的市民化过程。
综上所述,美化村庄环境让农民生活美,优化乡镇产业让农民生活更富足,强化县城服务让农民幸福感更强,以此真正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并形成“村庄—乡镇—县城”网状聚合,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乡村建设行动应该遵循的内在逻辑。
(作者为江苏大学教授 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