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9月2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时讯 政策性岗位已吸纳二百八十多万毕业生就业 回乡,在高原上讲述“后浪”奋斗故事 从“看不到希望”到“日子有奔头”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看不到希望”到“日子有奔头”

——山沟沟里的产业扶贫路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袁鹏 张园园

见习记者 刘丽君

“今年我建了个新羊棚,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去年我养了60多头羊,今年计划养200多只羊!要想发展得好,还是要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9月8日,说起自己最新的打算,杨光耀毫不掩饰心里的喜悦。

杨光耀是甘肃庆阳市镇原县方山乡贾山村人,曾经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目前他和妻子贺银平在家里从事养殖、种植业,全家已经脱贫。但是仅仅在几年前,守在这个小山村的杨光耀、贺银平夫妇还曾为一家七口人的生计一筹莫展。

曾经的落后村

2018年,甘肃省农科院下派甘肃镇原县贾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文杰刚来到村里时,贾山村在他眼里是个偏僻、信息闭塞、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村子。“生产结构单一,群众的综合素质较差,文化低,由于常年生活在山里,不知道外面什么样子,缺乏发展动力。另外,自然条件的恶劣也严重限制了发展。”这是初到贾山村时陈文杰给出的结论。

而在方山乡党委书记高亚丽的印象里,贾山村则是在全乡各个方面指标都最落后的村。“贾山村的穷还是思想的问题,群众对日子怎么往前过没有想法,这样的情况很可怕。”高亚丽告诉记者。

对于贾山村的发展方向究竟在哪里?群众究竟需要什么?杨明金就说了一句话:“群众的兜里要有钱!”

脱贫攻坚带来希望

“那些年也想努力把日子过好,但没办法,有劲儿使不上!路不行,两米宽的土路就能走个架子车;没有动力电,买个铡草机都没法带起来,啥也干不成……”“路、电,这些问题不是我个人努力能解决的!”说起几年前村里的状况,杨光耀直摇头,当年的贾山村是个让人看不到希望的地方。

杨光耀今年48岁,妻子贺银平46岁。家里两个女儿上大学,小女儿和小儿子读高中,还有年迈的母亲。杨光耀自己读书读到初中,作为村里有文化的人,年轻时的他曾经外出打过工。随着父母亲年岁增大,家里缺劳力,他不得不回到家里务农。

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略让杨光耀一家看到了希望。

针对贾山村落后的现状,上级党委、政府及帮扶干部们为贾山村制定出了培育种植万寿菊、粮饲兼用玉米、中药材及养殖等增收主导产业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方面的帮扶思路。

2018年来到贾山村后,陈文杰和其他帮扶干部们做的第一件事是帮村民们引进了抗寒抗旱的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08。陈文杰他们的想法很明确,就是通过种庄稼让农民收入有保障,并结合贾山村过去有养羊的传统,通过改种粮饲兼用玉米、饲用甜高粱等饲草品种,改变过去单纯种植粮食作物的传统,提高饲草品质,从而提高羊的品质,以种促养,以养带种,把种植养殖结合起来。

杨光耀是村里第一批种植新品种小麦和粮饲兼用玉米、饲用甜高粱的村民之一,对于渴望改变生活现状的杨光耀而言,他认准了这是改变自己家境的好路子。

“老品种的玉米亩产也就八九百斤,新品种玉米亩产1300斤到1400斤左右,2018第一年种玉米我就收入2万多元,甜玉米秸秆还是非常好的饲料!”第一年种植,杨光耀就尝到了甜头。

“种植后尝到甜头的农民们说,有省农科院的帮扶,我们沾光了,种的饲用甜高粱喂羊好得很。”陈文杰说。

“日子有奔头了”

“以前家里用钱,就靠地里种的那点粮食换钱,有吃的就没有卖的,有卖的就没有吃的。现在不一样了,我家现在搞起了养殖,啥时需要用钱,随便拉出个羊卖了就是钱!”说起目前自家的生活状况,杨光耀充满信心。

杨光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家种了25亩玉米,5亩甜高粱,29亩小麦。一年种25亩玉米,卖掉15亩地的籽粒,收入1.2万元。10亩地的籽粒用来做精饲料,一年能养60只羊,收入3.2万元,多余的草料还能卖个四五千元,仅种草、养羊这两项收入就近5万元,这还不算他家种植小麦、高粱、养蜂、养兔子等的收入。

杨光耀夫妇还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电的问题解决了,以前只能走架子车的土路都硬化了,拓宽到了6米多,再也不愁田里的东西拉不出去了。”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以来,贾山村为174户农户修建了安全住房,为181户接通了自来水,为121户打了小电井,安装动力电变压器19台,6个自然村全部通上了动力电,解决了302户的生产用电问题。同时,硬化村主干道13.8公里,砂化其他道路3.5公里,解决了6个自然村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在硬件基础设施得到改造的基础上,贾山村还广泛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贾山村如今旧貌换新颜到处都充满了勃勃生机。经过几年努力,村里现在发展起了牛、羊、肉兔、饲草玉米、万寿菊、早熟马铃薯等种植养殖产业,加上外出务工,村民们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今年人均收入都能达到4000元以上。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变化真是太大了!”高亚丽对记者说。

“过去农村条件太差了,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条件改善了,日子也有奔头了!”杨光耀、贺银平夫妇发自内心地告诉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