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刘旭 林志文 高峰
顺着像飘带一样系在山间的陡峭公路,去往大山深处的采访点,一车“见多识广”的记者也不禁惊呼这里自然条件的险恶。
9月20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采访组一行来到广西大化县雅龙乡胜利村的弄代屯。
“形容一个地方很穷,经常说是穷得叮当响,大化县穷得连‘叮当’都没有”。当地人这句看似玩笑的话里透着的是辛酸。胜利村是大化县里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一个极度贫困村。而作为胜利村的一个自然屯,弄代屯有27户共148人,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现在已经好很多了,几年前完全不是这样子。现在看到的屯子,有不少家都是从附近搬迁过来集中安置的。”身为雅龙乡13个行政村唯一的女书记,韦川宇对胜利村每一个屯子的情况都十分熟悉。
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形容以前的生活,就是一个字“苦”。
而过去的苦日子如今正在慢慢变好。
根据地理条件和群众意愿,村里选择在弄代屯建设肉牛养殖场,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按照“党旗引领·联建联养”运行机制,采取村党支部领导、党员村干挂点、党员能人带动、产业公司合作、贫困户参与的方式运行。肉牛养殖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主要利用扶贫资金投入建设,牛犊成本采取“先养后付”的办法,出栏后再进行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
2019年以来,弄代屯及周边共发动群众种植牧草100亩,先后分批进苗养殖良种肉牛120头,带动贫困户99户。贫困户通过在养殖场务工或提供牧草饲料等方式参与养殖,获得相应收入,肉牛出栏后还可得到分红。
胜利村的肉牛养殖为贫困户脱贫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同属雅龙乡的尤齐村也是一个极度贫困村,是雅龙乡最偏远的一个村。这里聚居着壮、瑶两个少数民族,全村共有700户3338人。贫困发生率曾超过90%,2019年贫困发生率仍高达34.39%。这里平均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人畜饮水困难,交通设施落后,同样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曾经被外界称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累计投入3663.3万元,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新建屯级道路21条,硬化30.39公里,并新建护栏10.54公里;实施危房改造391座;实施地头水柜建设,累计达303座;新建校舍面积900平方米;新建三个村级产业扶贫车间和一个大型湖羊养殖场,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行路难、住房难、吃水难、上学难和产业发展难等问题。
在大化县,关于困扰群众的各种“难”,如果不是亲身到过这里,很难想象。同样,如果没到过这里,也无法体会当地人是如何顽强生长的。
以解决出行难为例,连绵起伏的群山,重峦叠嶂,修路之难超出人们的意料。为了推进屯级道路建设,当地以“大会战”的形式全面推进。由于村屯级路存在弯多、崖深、坡陡以及作业面窄等突出问题,不得不采取人工、机械、马驮等多种方式。关于修路难,还有一个细节:因为山上缺水,当地连修路中用于搅拌水泥的水都十分稀缺。
据不完全统计,在建设屯级路过程中,大化全县共打下60多万个炮孔,使用60多万发雷管、2300多吨炸药;有7人献出了宝贵生命;先后有5台钩机翻下悬崖并造成机毁人亡的悲剧;有30多匹马累死在路上。
不屈不挠,战天斗地,当地人谱写出一首首壮丽诗篇。事实上,不仅仅是大化,在记者所到的乐业、隆林、那坡等广西尚未脱贫摘帽县,这样“拼命干”的情况是常态。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了这个目标,无数的干部群众正上足发条,铆足干劲,全力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这是硬任务。”一直陪同采访的雅龙乡党委宣传委员、女副乡长覃艳和说。她还十分有信心地表示,像记者采访的“胜利村”村名一样,脱贫攻坚、如期摘帽在当地一定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