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俊
2019年9月,我到岑巩县客楼镇陀子坳村担任网格员。陀子坳村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共257户1113人,当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414人。
驻村第一天,放下行李,同事就带着我走村串户,挨家挨户拉家常,了解村民的困难。走访中得知,村民何旨亮的妻子患有精神病,医疗费花去数万元,一家人挤在一间小屋,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我把这个情况反映给村里,村委会及时向上级争取补助资金对他家的房屋进行拆除新建,还为何旨亮申请了公益性岗位,为他的妻子申报了大病救助和医疗救助。
陀子坳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是自主务农、打零工或外出务工,部分贫困群众自身发展动力不足。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鼓励贫困群众主动学技能,找增收门路,用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同时,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于在家务农的村民,积极引导他们发展烤烟、中药材、辣椒等高效产业,并加强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对愿意外出务工的村民,做好外出务工引导工作,及时提供就业岗位信息……
在驻村队员及村干部们的共同努力下,陀子坳村各项扶贫工作有序展开。目前,该村林下养鸡产业扶贫项目,已完成鸡圈舍搭建20个,第一批林下鸡已成功养殖约4600只。项目全部建成后将覆盖全村所有贫困户。
“杨妹,今天又下村来呀?”“杨干部,进我家来坐坐。”跟村民熟了,田间地头,群众的招呼让我倍感亲切,仿佛我就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家乡人。
转眼间,到陀子坳村驻村工作已有一年,我也完成了从一名机关干部到驻村干部的转变。回首往事,村民们勤劳的身影,乡村的小路,整齐的砖房,照亮村道方便群众夜行的路灯,惹人喜爱的李子树、桃子树,还有绿油油的庄稼……都像电影画面般呈现在我的脑海里。
驻村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我真切感受到贫困群众的冷暖疾苦和摆脱贫困的迫切愿望,这些更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的决心,增添了干好工作的动力。驻村工作虽然苦,但苦中有乐,苦有所值。 (作者系贵州省岑巩县委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