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玮
“人人都是艺术家。”读完制作精良的《看画》一书,不禁如此感慨。
英裔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查尔斯·亨利·卡芬的《看画:如何欣赏世界名画》是一部颇有见地的佳著。《看画》所涉绘画理论和绘画鉴赏原理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有助于对青少年美育教育和美术兴趣的培养与启迪。而相对成年人的艺术审美需求,同样是一本具有理论滋养意义的读物。
《看画》涉及美术作品150余幅,较之浩如烟海的世界名画可以说是沧海一粟,但这些足以引领读者步入一座缩微的美术殿堂,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卡芬在本书中对于一幅幅世界名画的解读,不是就画论画,而是游走于“入画”与“出画”之间,举一反三地将自己的艺术主张、美术思想融入文字的解读中,感性的提纯与理性的归纳兼而有之,渗透、传递给读者的过程恰似“晓看红湿处”“润物细无声”。
“我的目标是教会你们用一种抽象的方法去欣赏一幅画作”“更好地培养我们的感知能力,让人生与工作都充满了美感与智慧。”作者坦陈心迹。
对于知名度颇高的米勒的《播种者》,作者明确阐释:米勒创作这幅画作的本意,不单纯是让我们知道这位农民在做什么,不仅仅停留在一个行家对画作的“技术性分析”,而是于字里行间充溢着一个阅读者浓郁的情感温度。
“我们研究画作,绝对不是为了单纯研究画作,而是要将这视为一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圆满与美好的手段……”读《看画》获得的启迪意义之一,恰在于此。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也是美术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先决条件。而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向来是创作者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艺术理论家们所热议不衰的命题。卡芬说,自然与艺术方面的美感,就像一对孪生姐妹那样密不可分。“自然的一大特点就是丰富多彩,而艺术的特点则是选择与甄别”。这里谈到的选择与甄别,便是艺术提炼,便是典型化。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还原生活真实,亦即有希望最大限度地达到艺术真实。
“美是和谐、平衡与比例”,这是影响深远的美学理论。卡芬认为,普通人与艺术家共享的本能大体有三点:一种追求秩序与组织的本能;一种追求平衡与愉悦的本能;当平衡伴随着韵律性重复行为之后,这会增强我们的愉悦感。既然如此,在绘画领域创造美与欣赏美之间便存在一座沟通的“桥梁”。
《看画》还让我们知道,“所谓的创作就是对画作空间进行的安排,哪些地方应该填满,哪些地方应该留白。画作呈现出来的美感取决于填满与留白之间是否处于一种和谐与平衡。”“当我们保持了平衡感,特别这种平衡感是具有旋律性的话,其实就制造出了一种美感。”
在卡芬眼中,美的存在与美感的获得之间并不能画上一个天然的“等号”,欣赏者的接受力是存在极大差异的。因此,看画是一项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综合工程”。站在欣赏者的角度,修炼、培养自己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至关重要。面对不同风格与流派的画作,欣赏者要有广纳百川的胸襟。卡芬所言,不仅适用于读者欣赏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传统美术流派的作品,也同样适用于读者在鉴赏20世纪以来各种现代美术流派时心理尺度的把握。
欣读《看画》,不仅好似上了一堂名画赏析课,同时也上了一堂生动的艺术理论课。就后者而言,卡芬对于绘画理论和绘画鉴赏原理的表达与传递尤为独特、尤为成功。虽然以一种通俗版本、普及版本的面貌出现,但《看画》可视为一部具有较高艺术水准与一定理论深度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