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徐旭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8月30日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和勉励,并提出殷切期望。
1958年9月1日,密云水库开工建设,仅用两年,燕山群岭间高峡出平湖,密云水库大坝全部落成,成为中外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60年来,密云人民为建设密云水库、保护密云水库作出了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这其中,离不开一个个“她”的坚守和付出。
忆往昔,峥嵘岁月敢作为
“密云水库工地上的广大妇女群众,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水利建设,各个战线上的妇女同志,日夜忘我地紧张劳动,发挥了不讲条件、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精神,在建设密云水库中作出了重大贡献。”1960年“三八”妇女节当天,《密云水库报》专门刊发文章,向战斗在水库工地上的全体女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2278名女建设者辛勤劳动在密云水库工地上,紧张施工的日子里,她们和男民工一样创造了出色的成绩,因为在她们的心目中,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早日把水库修好”。
在杰出女建设者中,“十姐妹”就是其中的一组成员。1958年7月26日,王建华和她的姐妹响应号召,自带工棚、工具、口粮,住进了黄各庄村。到工地以后,第二天她们就自发成立了“十姐妹”突击队,王建华被选为队长。当时这支突击队是由城关公社南菜园大队和四街大队10名20岁左右的姑娘组成的,最大的21岁,最小的17岁。从潮河开挖导流隧洞和2000米引水明渠到转战北白岩,筛沙石、打混凝土、打风钻……这些超体力和需要技术的劳动,在“十姐妹”的刻苦学习下都迎刃而解。
姑娘们坚定地说:“修建水库是伟大的事,为人民造福。男人能干的事,我们就能干。”
密云水库一线工地上从事工程技术、机械部门工作的妇女有321人,有搅拌工、电焊工、钻工、拖拉机手等。建筑物工区的女司机陶永芬,在短短的30天里,学会了开卷扬机的本领;女水泵工闫菊秋,经过16个月的苦学苦练,不仅能熟练使用水泵,还能应对大型安装、倒装、设计、检修等复杂技术;搅拌工赵淑珍,一人坚持16个小时的机器操控,保证机车无事故正常运转,拌合水泥580袋,打破了原来的最高纪录……
姑娘们不仅推车挖土不在话下,电焊打钻也能手到擒来,既有力量,又有智慧。同时,辛勤劳动在工地上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中有114名女性,她们担任着医生、护士、卫生员等工作;缝纫工、洗衣工、宣传员、广播员、炊事员、饲养员、清洁员……在密云水库工地这个庞大的大家庭中,女性群体不仅在前线辛苦打拼,卖力苦干,在后方也主动作为,贡献力量。
争朝夕,信心倍增续使命
60年过去了,岁月流逝,激情仍在。“总书记这么忙,百忙之中给我们回了信,鼓励我们、鞭策我们,作为我本人来说,要时刻遵照总书记的教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兢兢业业,保护好密云水库这盆净水,为子孙后代造福。”82岁的王建华说。
在60年光阴里,为了密云水库,溪翁庄镇尖岩村先后作出多次重要牺牲:举村搬离故土;关闭灌溉水渠;退出网箱养鱼和畜禽养殖。
“尖岩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一连串的禁限措施后,尖岩村一度陷入低迷。50岁的尖岩村村民钱凤云,靠着发展民俗旅游和栗子宴实现了脱贫,也让村子找到了发展方向。
通过近几年的持续打造,尖岩村“栗子宴”初具规模,全村已有170多户搞起了民俗旅游。产业搞起来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2018年,尖岩村成功摘掉“低收入村”的帽子。
“我们村现在生态搞得特别好,村民都非常自觉地做好垃圾分类,每个人都有责任心,我们就一定能保护好这盆水,让密云水库天更蓝、水更清。”钱凤云说。
当年的水库见证人正在逐渐老去,但还有一代新的“水库人”不断加入进来。2004年,张丽娟大学毕业后从内蒙古赤峰来到密云水库,从事防汛工作。
每到雨季,张丽娟都要和同事们一起,雨前检查、雨中巡视、雨后核查,特别是在雨中,需要做到一小时一监测、一上报。只要一下雨,大部分时间都守在河边。今年雨水较多,因此要进行更频繁的区间河流巡测,及时掌握河水的变化,给防汛提供信息。
“今年也做了大量的防汛工作,比如如何防御历史上来过的最大洪水,如果超过了历史最大洪水,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如今已经是密云水库管理处防汛办公室副主任的张丽娟表示,“水库有五条区间河流,通过巡测掌握河道的来水情况。虽然近几年没有太大的洪峰,但仍不能放松,尤其在雨季。”张丽娟介绍,密云水库建成以后,拦蓄了全部的洪峰,没有给下游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我虽然不是密云人,但越来越有归属感了,在网上看到密云水库的消息时,总是特别关注。”张丽娟说,在不久的未来,密云的新城地表水厂将正式运营,每天供应密云区5万立方水,到时候,“密云人就可以喝上密云水库的水了。”
“总书记的回信对保护好密云水库,守护好绿水青山作出了重要指示,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出了具体方向。下一步我将继续努力和坚守,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为‘天更蓝水更清’贡献自己的力量。”密云区大气污染防治中心主任罗莹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