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9月2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要闻 要闻导读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我们开学啦!” 津门老人的笑脸成为城市名片 巾帼之力让密云水库天更蓝水更清 第八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启动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3.7参与评分人数:3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上满意 精神上富足

津门老人的笑脸成为城市名片

快乐邻里节。耿兴敏/摄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耿兴敏 高丽

健康队、团结队、友爱队……大厅里一张张桌子上,摆放着用粉色的纸书写的桌牌,居民们5个人一组热闹地包着饺子,各种颜色、各种造型的饺子,整齐排列,很是喜人。

8月20日,在天津市河西区天塔街道富源里社区居家养老中心,看到这热火朝天的场面,不知道的,会以为这里是在进行包饺子比赛。其实,这是社区互助、养老互助的一种方式。这里的老人幸福指数怎么样?看他们的笑脸就会知道答案。

社区互助 老有所养

“远亲不如近邻,互助组在行动”,走进天津市河西区天塔街道富源里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大厅里的黑板上写着本月互助活动主题:暖心饺子宴。

“你看,我们包的这些饺子,就是送给社区里80多岁身体不便的邻居们和老年人的。”74岁的莫阿姨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退休后,自己和社区里的伙伴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一群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帮助80多岁的老年人。

性格开朗乐观的马玉来戴着白色的厨师帽和妻子一起包饺子。他们夫妻俩都是社区志愿活动的忠实参与者,每次活动都会来参加。“乐享生活,互助邻里”已经成为他们退休后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做汤圆。今天,是我们社区里的邻里节,我们就包饺子。总之,我们活动不断,乐趣无穷。”莫阿姨和身边的同伴们开心地分享着自己的“业余退休生活”。

住在自家,乐在社区。在天津,越来越多的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获得了老人的信任和支持,架起了党委、政府和老年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生活上满意,精神上富足。天津市把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作为“一号工程”,通过助餐这个切入点和突破口,老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真正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上午十一点半,杨阿姨提着饭盒早早等在社区里的老年食堂窗口。她告诉记者,每顿饭10元的话,社区补助3元,有好几个菜品,每天不重样儿,比在家做着吃营养丰富,还能在这里和老伙伴们聊天。

和杨阿姨一样,河西区目前已经拥有很多老年食堂的铁粉儿。

河西区对全区20余万名老年人全面开展入户调查,有效摸清底数、弄清需求。经过调查显示,提供餐食服务是老年人第一位的需求。以此为依据,确定了以助餐为切入点,梯次展开各项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思路。

一开始,河西区采用与中小学配餐类似的中央厨房配送模式,为所有有需要的老年人送餐到户,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对接老人需求。尽管这样提高了服务覆盖率,但随着工作深入,中央厨房配送模式饭菜品类不足、口味单一等弊端逐渐显现,很多老年人也表达了希望“像在自己家一样”现做现吃的愿望。

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河西区各社区迅速调整思路,创造条件,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现场制餐,开辟就餐区域开展堂食,并接受订单就近开展配送,根据就餐老人意愿及时调整菜品的花样、口味,有效保证了饭菜新鲜、热乎、可口。

目前,河西区已建成具备制餐能力点位18个,每日助餐量达到1500份左右。

按照天津市相关政策,年满80周岁的天津老人可享受周一到周五午餐每餐3元补贴,而在河西区,区级财政将该项补贴扩面到年满70周岁的河西户籍老年人。如今,凡是具备就餐制餐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开业一家,都会在短时间内吸引一大批“铁粉”,很多老年人天天准时到餐厅“报到”,不仅是为了吃上可口的饭菜,也是为了同其他老年人唠唠家常、同社区养老专员和中心工作人员说说心里话,享受“家”的温馨和归属感。

志愿服务 老有所为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走进社区志愿服务展馆和社区志愿者们亲切交流。

新兴街朝阳里社区新河里小区的志愿者杨凤珍说,作为社区志愿者,受到总书记的鼓励后,觉得做志愿者的劲头儿更大了。杨凤珍是社区老年协会会长,主要是组织志愿者为社区老年人服务、做饭、送菜。除了自己,杨凤珍还把退休后的丈夫孙新华带入了志愿者队伍,并结对帮扶了社区里的三位老人。

杨国俊也是小区里的一名志愿者,在小区一米菜园里,她开心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种植的蔬菜。杨国俊告诉记者,居民为社区和谐做贡献,社区也想方设法为居民和志愿者们做好服务,搭建平台。为回应居民呼声,社区想方设法整理出空地,开辟出了一米菜园,让居民们在茶余饭后种种菜,丰富愉悦生活。

“有事儿,您说话!”在社区里,这句话正成为邻居们日常见面的口头语。

精准问需,精细服务,找好政府要求和群众需求结合点,将志愿服务进行分层对接,作为全国志愿者发祥地,新兴街探索出了深受居民欢迎的多种志愿服务项目,也为社区志愿者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平台。

老助老,乐生活。天津不少社区都探索出老年互助的好经验。河西区友谊路街谊景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洋介绍,为更好关爱社区里的老年人,社区探索采取了“1+N帮1”助老志愿服务模式,即一个好邻居、多位社区志愿者共同帮扶一名困难老人。社区建立老年家庭档案,还把80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社会孤老、退休孤老、空巢老人以及生活困难的6类老年人列为“重点户”予以关照。

在天津,越来越多的社区志愿者服务平台,释放着老年人在退休后依然愿意融入社会的热情,让老人在帮助他人中收获精神上愉悦!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