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8月28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创业创新 自主低调独立 “创力”十足 瞿芳:用人要扬长“扬”短 舒为:打造大而美的公司 云南创业担保贷款 扶持创业120余万人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瞿芳:用人要扬长“扬”短

瞿芳认为,识人不是识过去,一定是识未来。

■ 元仔

有人算过一笔时间账:一家公司如果选错一个人,尤其是职位高阶的管理层,就等于浪费了12~18个月的时间,因为招到一个优秀的人才,从面试到入职大概需要6个月时间;新人在公司的适应期需要6个月时间;如果“不幸”不合适,寻找接替者又要6个月时间;即便一个普通员工招错了,也差不多要浪费近一年时间……但对创业公司来说,这18个月的时间可能会让它们被瞬息万变的市场淘汰。尤其当下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创业公司既要考虑人效问题,又要确保业务运转高效,如何精准地选人用人成了创业者们面临的一个颇为现实的难题。

小红书早期因为业务发展迅速,在招人上遇到了“欲速则不达”的问题。近期,在湖畔大学公开答辩现场,小红书创始人瞿芳首次跟大家剖析了在招人用人上犯过的错,复盘了在选人用人策略上的调整。

每家创业公司经历的都是齿轮的循环拉动:创始人的进步带动整个组织的进步,组织的进步带来公司业绩的变化。

公司每到一个新的台阶,都会要求创始人自己必须站上新的台阶,从视野到认知上必须发生变化,也就是“迭代”。你迭代了之后,才能带着组织一起去进步,公司才有可能再发生变化。它是一个不断交替往复的过程。

创始人可能经常会提到一句话:特别害怕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公司的瓶颈”。因此,我一直带着这样的一种恐惧创业。

我非常喜欢《原则》一书中的一个公式:痛苦+反思=进步。我很受启发,自己总结了一个“创业版公式”:犯错+复盘=迭代。我希望给大家分享小红书犯过的错以及我们做了哪些复盘和迭代,才让公司走到了今天。

识人的问题不能靠用人解决

每次看到“管理”两个字,心中就会一颤。我特别怕这个词,我也特别怕员工叫我老板,所以我在公司做了一个“薯名计划”:每个员工在进公司前必须先给自己起个薯名。比如大家在公司都叫我木兰,就是花木兰的木兰。

小红书在管理上其实犯过很多错,有些错给公司的运营发展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也让我自己非常痛,比如“招人过快”的问题。在我们早期发展的时候,因为前端业务大量需要人,很多没那么合适的同学就进来了,怎么办?

我们在招人、识人的时候出了问题,而识人上的问题却企图靠用人来解决,根本不可能。传统HR经常讲“选、用、育、留”。我一直在想,企业其实可以通过更好的“选”和“用”,让“育”和“留”成为一个结果。

识人用人的原则——先选型,再选人

“型”是业务模型如何部署。早期招聘的时候,我觉得这块业务真的不行或者职能部门要升级了,就会告诉HR要找一个什么职位的人,或者直接跟猎头打电话,然后就等简历,等着他们送人来。但后来发现不行,第一招聘慢,第二招来的人往往不合适,公司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大家要记住一句话:“组织永远是为业务服务的。”

面对新业务第一步是见足够多行业中最优秀的人。举个例子,早年我曾经和人力资源部门说要招一个广告销售,见了很多人总觉得不合适。我反思后发现,其实招聘部门并不知道你想招什么样的人,原因是他们并不知道公司的这块业务打算怎么做。当你自己都不知道要招什么样的人,不知道业务模式如何部署的时候,就把这个权力交给猎头或者招聘的部门,是非常不合理的。其实,你就是把自己的责任推出去。

一定要定业务的型,尤其是在我们面对新业务的时候,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见到这个行业里面最优秀的人,而不是只见“在看机会的人”。因为你在跟他们讨论的不是他能不能来公司,而是在学习行业。最优秀的人,起码要见10位到20位,你才能了解行业。

我觉得这不仅是一个招聘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这样找来的人,对后期落地有非常大的帮助。创业公司面对的市场、面对的业务都是高速不确定的。但只要你的“型”没有选错,还是能沉淀下来业务打法和团队。

创业公司要选关系型人才和策略型人才。人的型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职场上有一种划分是:关系型和资源型人才。关系型不是每天搞关系,而是他们有拓展关系的能力,还有一种人叫资源型。资源型通常叫“我现在认识谁”,关系型其实是“我未来认识谁”。我的选择是关系型,他要有拓展的能力,因为我们的业务还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搞定几个人就OK了。

我发现市场上还有两种人特别不一样:一种叫策略型,比如我抛给他一个问题,他会跟你一起来诊断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要如何解决;另外一种人叫经验型,他会告诉你“我就要这么做,我在以前公司就是这么做的”。

创业公司每天要面临的都是新的问题,都是见所未见的问题。创业公司跟大公司不一样的是,大公司可能每天做10%、20%的改良就行了,但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是重组市场元素,这也是创业公司的生命力所在。

当你需要重组很多市场元素的时候,经验型的人是不是适合?我觉得是大家需要问自己的。

核心高管的挑选应该创始人亲自谈。我们招聘高管,往往是通过两三个小时甚至是五六次的两三个小时,甚至一天的恳谈来决定,但我们真的能因此就完全了解他过去的工作情况吗?其实不行,所以我在招聘高管的时候还会加上非常重要的、与众不同的一关,叫谈offer。

在很多公司,谈offer的工作是HR在做的,甚至很多公司是猎头在做,但我建议公司最重要的高管的offer还是要创始人自己谈,谈offer才是你们彼此之间真正开始相互了解,才能做出最真实的选择。我的核心观点是,识人不是识过去,一定是识未来——他对未来的选择,才是你们能不能一起走下去最重要的因素。

组织的目的是激发群体智慧

创业者如果不靠扬长肯定活不到今天,但是扬短是什么意思?告诉别人你的短处到底是什么,告诉你的同事,让短板被真正看见,才能让你的同事随时随地为你补位。

比如告诉他们,我是一个执行能力没那么强的人,所以执行这件事情,你们一定要帮我做好,我可以看到非常明确的团队变化是他们会开始主动为我补位了。

未来的团队应该是积木,每个人都把自己真实的样子告诉对方,都敢于把自己的背交给对方。试想一下,如果他们更早地知道我的短处,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帮我补位?如果我对他们的扬短能够更早一点,也许公司很多早期管理上犯的错,可能都不会出现。

组织的目的其实是激发群体智慧,一起完成更复杂、更艰巨的事业。现在的市场环境变化非常快,大家不再是仅仅依靠一个人甚至是头部管理者的脑袋、智慧了,真的需要大家扬长扬短的群体智慧,才能一起完成更复杂、更艰巨的事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