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8月11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女学 以知性美和文化善意消解女性年龄焦虑 农村“家庭受损型”贫困女性的复合压力及应对策略 研究视窗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3.5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知性美和文化善意消解女性年龄焦虑

编者按

受传统性别文化影响,即使到今天,年龄话题依然流露出直接的性别歧视。触动中国女性年龄这条生命神经,并把它变得特别敏感,甚至伤及人心的,其实归因于一种落后的性别文化,背后还有中国男人的推波助澜。虽然文化变迁具有很大滞后性,但要改变年龄和性别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好文化建设这篇文章,用先进性别文化塑造新时代的新男性和新型性别关系。

■ 叶文振

受传统性别文化影响,即使到今天,年龄话题依然流露出直接的性别歧视:“剩女”与“钻石王老五”,“半老徐娘”和“年富力强”依然存在鲜明对比;热播的《三十而已》和2012年10月首播的《三十而立》更宣示着这种对立。一旦换了性别,对相同年龄的自我感觉和社会评价也都不一样了。

年龄歧视:一种落后的性别文化

从年龄歧视,联想到一系列与生命周期相关的数据:3000万农村留守妇女、70%以上的协议离婚是已婚女性提出的、规模不小的带病失能丧偶的老年妇女。一个崇敬、讴歌母亲的社会却不能把对女性的尊重和爱护贯穿其一生,让她们能够对自己的人生选择和生活状态自己做主、自我欣赏,确实有点遗憾。它牵涉的不仅是每一个女性的个体幸福,还决定着女性平等、全面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红利能否实现。

从《谁说我结不了婚》《爱我就别想太多》到《三十而已》电视连视剧连续的播出,我们看到,触动中国女性年龄这条生命神经,并把它变得特别敏感,甚至伤及人心的,其实归因于一种落后的性别文化,背后还有男性的推波助澜。

这种文化把年龄对立于女性的颜值与可爱,等价于男性的成熟与才华:年龄的增长自然使女性的性别禀赋“掉价”,而使得男性的文化资源“增值”,导致各个年龄段的男性都把爱情和热情锁定在年轻女性身上。除了对母亲和女儿没有年龄偏见外,受到年龄严重挤压的女性要么经受不了“边际副效用递增”的影响而恐慌,要么拼上浑身解数以平衡这种递增可能造成的婚姻与事业的“亏空”。

年龄焦虑:女性和社会当合力化解

随着人口流动,家庭对婚姻的干预和支持弱化,对离婚的包容降低了婚姻变动的个人和社会成本。尤其是知识增长、经济独立和现实性别关系的变动带来观念的变迁,女性的这种心理恐慌也逐步转换为“顺其自然”“不婚也罢”的泰然心态,甚至看到周边“丧偶式”已婚女性的辛苦生态,还多了一份庆幸和心理优越感。

婚姻中事业上的“亏空”平衡也日益让步于当机立断的婚姻关系的终止和工作关系的变换,一切以自我幸福的追求、人生格局的重构、生命意义的最大化作为出发点,再也不想在单方面的、无望的平衡中去耗费资源、恶化心情,给年龄添加辛酸的记忆。在现时还无力改变男性的集体性格和既定的性别关系的情况下,也许这也是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在我看来,虽然文化变迁具有很大滞后性,但要改变年龄和性别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好文化建设这篇文章,用先进性别文化塑造新时代的新男性和新型性别关系。

有机会做母亲的,一定要通过性别平等的家庭文化建设,还有自己的身体力行,对儿女进行最初始的性别平等观念、男女互为尊重和爱护的伦理、以及女性自立自强意识的启蒙和教育。促使善待女性、欣赏女性、爱护女性的新一代男性长成,比把他们培养成满脑子都是落后性别意识的学霸、高考状元和名校博士更具有性别意义和社会价值。家庭永远都是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一个重要阵地。

对已经长大成人的男性的先进性别文化再教育还得依靠所有和他们一起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女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彻底改变年龄和性别之间的文化关系,其主体力量还是女性。我以为,颜值是可以替代的,丰厚的、多学科的知识及其应用会给女性带来一种气质,这种知性气质会和年龄成正向关系,甚至会减缓年龄对颜值的负面影响。有知识的女性是可以驻颜不老的,她的性别魅力是没有岁月痕迹的,像唱响“天下乡亲”的京剧名家丁晓君,流芳“百家讲坛”的文学教授杨雨,惊艳经济学界的北大教授史蛟,还有被称为最美大学校长的汕头大学姜虹教授等。剧唱、诗情、书香、情怀和爱意等知性元素是知识内化后由内见外的一种美的表达,它会让一个女性的颜值、举止言谈和着装打扮具有文化内涵,并在知识的不断滋养中,变成一种与年龄关联不大的永恒的性别自信和美感。在这样的女性面前,相形见绌的男性会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并主动地去调整既有的审美品位和性别关系。

年龄与性别关系的正常化,还需要女性的集体行动和彼此互助。为了已婚姐妹的幸福,应在女性之间建立性别联盟,联手保护已经建构起来的婚姻关系,不给已婚男性情感外溢的任何机会。大学教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功能,就是把什么是知性美及其性别意义、如何养成知性美并把知性美转化为婚姻优势和家庭幸福,作为一个系统的知识和实践传递给占比越来越高的女大学生。

我相信,女性的年龄叹息会在女性的知性美和社会的文化善意同步增长中得以消解。

(作者为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女子学院特聘教授)

近期播出的电视剧《爱我就别想太多》翻炒 “大叔爱萝莉”脚本,是对女性年龄歧视的典型叙事,这种俗套低级的叙述模式也遭到网友抵制,在豆瓣上,网友给出了3.3的低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