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吴韵清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高考延期至7月7日开始,全国多省市中考也顺延至高考之后,往年早已放飞的7月成为了今年名副其实的考试月。今年的高考也因为防疫而备受瞩目,大数据表明今年高考相关内容搜索比去年同期上涨248%。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高考全国报名人数1071万人,安排监考及考务人员94.5万人,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规模最大的集体性活动,对疫情常态化防控安全也是一次重大考验。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全国千万考生奔赴考场。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高考防疫10项关键措施表明,考生们正在经历一场史上最“严”防护举措的高考。
最严密的健康监测。措施要求,参与组考、监考环节的工作人员和考生提前14天进行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做到每天体温测量并记录。在考点入口设体温检测点,对所有进入考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所有考生、考试工作人员体温低于37.3℃方可进入考点。同时,设置凉棚和体温异常者复检室,供待检和复检人员等候时使用。
最严谨的防护准备。措施要求,考生必须提前准备好口罩、手套、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赴考,考生需要全程佩戴口罩,可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做好手卫生,同时注意社交距离。低风险地区考生进入考场前要佩戴口罩;备用隔离考场和中高风险地区考生,要全程佩戴口罩;工作人员和监考人员全程佩戴口罩,隔离考场的监考员及工作人员需穿戴工作服、医用防护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等,必要时可穿戴防护服。各考场还配备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手套、体温检测仪、速干手消毒剂等防疫用品。
最严格的环境消毒。措施规定,发生过疫情的学校,不能作为考点。考试前,要在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的专业指导下,由专业机构、专业人员对考点、考场、通道、门把手、桌椅、宿舍等进行全面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至少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和至少一次预防性消毒,消毒后要进行通风,明确张贴完成标识。低风险地区在每天考试结束后,对考场做一次预防性消毒;非低风险地区要在每科考试结束后,做一次预防性消毒。
最严控的安全距离。措施规定,在低风险地区,普通考场内考生座位,横向间距应在80厘米以上,纵向间距要根据考场实际情况尽可能增大。在非低风险地区,考场座位间距前后左右都应保持1米以上。原则上每10个普通考场设1个备用隔离考场(每个考点不得少于3个)。考生如体温不合格,经专业评估,综合研判评估是否具备参加考试的条件,凡不具备相关条件的,须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不得与健康考生同考场考试。考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考生,需启用备用隔离考场,原则上一人一间,备用隔离考场不够用时,可采取最前排、最后排或四角排位的方式多人共用一间(最多不超过4人)。
最严格的考场降温和通风。措施要求,在考前,工作人员对考场考点空调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开展清洁消毒。普通考场可使用分体空调或中央空调,备用隔离考场须使用分体空调。可使用自然通风、电风扇等设备加强通风,电风扇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洗。如使用冰块降温,应保证冰块及制冰使用的水卫生安全。在使用电风扇或冰块降温时,门窗不能关闭。
最“严苛”的离场、交接和评卷。措施规定,每天考试结束后,各考点将有序组织考生离场,做到错时错峰、保持间距、避免拥挤。考务人员按要求有序交接试卷、答卷、草稿纸等考试材料。对评卷点或评卷区域严格实行封闭管理,并实行评卷教师健康状况每日零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