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7月7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知·新女学 走出“语言郊区”,以悲悯情怀理解患者需求 男性性侵受害者的“羞耻”如何破除 《大数据对女性/性别研究范式转换的意义》 《家庭老人照料与农村妇女非农就业》 《论当代英国女性主义戏剧的现实主义风格与人文精神》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4.0参与评分人数:2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数据对女性/性别研究范式转换的意义》

作者:杨霞

本文认为,大数据带来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革命,开辟了传统方法论所不能实现的研究路径。对于一直在跨学科的多元交汇中探索的女性/性别研究来说,大数据丰富了女性/性别研究的多元数据,提升了女性/性别研究的科学品质,拓展了女性/性别研究的实践空间。大数据思维的整体性、相关性、不确定性契合了女性/性别研究的学科进路,能够促进女性/性别研究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有助于女性/性别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培育,助推女性/性别研究实现由“有性别意识的跨学科研究”向“有学科意识的性别研究”的跨越。目前大数据获取面临公共政策规约和学术伦理考量,把大数据应用于女性/性别研究应坚持学科导向,确立学科第一的研究立场,同时充分认识大数据方法的局限性,重视与传统小数据分析的互补。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