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丁秀伟
5月31日是第33个“世界无烟日”。 5月29日,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世界无烟日”新闻发布会,发布2019年上海公共场所控烟状况与成人烟草流行调查核心数据等最新信息。数据显示,沪成人吸烟率连续6年稳步下降,但市民经常会遇到“抽游烟”现象的比例达74.5%,有92.4%的市民表示反感。同日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烟草病学组发布“电子烟专家共识”,明确指出,电子烟烟油加热后产生的烟雾可损伤全身各脏器,甚至致癌。
二手烟暴露依然让人忧心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发布2019年上海市成人烟草流行调查核心数据。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成人吸烟率已实现“六连降”,上海创新控烟监管模式,多部门联合监管,强化控烟综合治理。上海公共场所“无烟具”“无烟蒂”和“室内无吸烟室”场所分别为94.6%、89.6%和98.9%,场所内吸烟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但同时,休闲娱乐场所、餐饮场所等“重点区域”违规吸烟发生率仍然较高,二手烟暴露率有所反弹,市民对二手烟危害认知不足亟待关注,部分场所,如商业营业场所、学校食堂和生产型企业办公室场所的违规吸烟发生率上升;有近两成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所在地100米范围内有烟草零售店。
调查中,市民对于二手烟可导致成人心脏疾病、儿童肺部疾病和成人肺癌的知晓率分别为52.2%、81.4%、79.8%,同时知晓二手烟可导致所有3种疾病的比例为49.8%。此外,相比普通卷烟,对于标明低焦油含量卷烟的危害并不小的知晓率从2018年的35.7%降低为34.7%,市民对低焦油卷烟危害的认知误区依然存在。
超七成市民经常遭遇游烟困惑,逾九成市民表示反感,而遇到“抽游烟”场所的前五位依次是:马路人行道;地铁站出入口、公交车站等公共交通枢纽;商场、写字楼出入口;公园、绿地;医院、学校大门口。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吴立明介绍,烟草烟雾中含有70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至少70种为致癌物质。无论是烟民直接吸入体内的一手烟,还是非吸烟者吸入环境中的二手烟,或是接触附着在物体表面如衣物、地毯、家具上的残留三手烟,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电子烟有了“专家共识”
5月29日,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时国朝,代表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烟草病学组发布了“电子烟专家共识”。
“共识”明确指出,电子烟烟油含尼古丁、有机溶剂等,经加热后形成的电子烟烟雾含有多环芳香烃等多种有害物质,可损伤全身各脏器,甚至致癌。电子烟作为戒烟工具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同时也缺乏生产标准和行业监管。应明确电子烟属性和定位,制定电子烟行业标准,对电子烟制造销售全程监管,杜绝向未成年人兜售电子烟。鼓励开展电子烟相关动物和人群研究,进一步明确电子烟的安全性和对戒烟的有效性。
持续加大控烟执法和宣传
为了还老百姓健康的无烟环境,上海持续加大控烟执法。
据了解,2019年,上海市有关控烟监管执法部门共检查单位300446家,处罚单位1170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4.3%;处罚个人1158人,较去年同期增加30.7%;罚款金额分别为2605150元和83600元,罚款总金额为2688750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5%。上海市健促委将进一步联合控烟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将日常管理与控烟执法相结合,多措并举,提高监管执法成效。
与此同时,上海持续加大控烟宣传力度,将12345市民热线(一条线)、控烟电子地图(一幅图)、戒烟服务网络(一张网)、有上海特色的控烟工作方法(一系列工作方法)、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共治机制(一个机制)和完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制度性建设(一套制度)六个“一”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上海控烟工作特色管理模式,构筑“多维合力、互相促进”的控烟工作生态和社会支持环境,打造健康上海,共创无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