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观念的平等程度是否反映了事实的性别构建》
作者:吴帆 刘立光
从测量的角度看,性别平等具有规范、经验和观念这三种意义上的理解。然而,基于不同理解的测量所反映的国家或地区的性别平等状况并不完全一致。深入探讨这些不一致的表征及其原因,对于准确识别性别不平等,减少性别差距,促进歧视性文化、制度和行为的根本改变至关重要。本文作者运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构建了性别观念平等指数(GPEI),对60个国家和地区的性别观念进行探讨,并与性别不平等指数(GII)展开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观念与客观事实这两个层次的测量结果之间存在着不同差距,但性别观念平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客观事实的性别平等,这意味着性别观念平等程度的提高可以降低不同领域实际性别不平等的程度。
来源:《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海外视域中的中国妇女解放》
作者:郑颖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和最高目标。“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引导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主流意识形态,而中国妇女运动也进入“妇女解放运动”时期,并服务于妇女解放这一政治目标。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中国妇女随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的提高,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中国妇女解放研究的基本状况;近年国外研究中国妇女解放成果数量分析;梳理了海外学者对中国妇女解放的主要看法,其中有积极的肯定,也有对其不彻底性的论述;作者对上述观点从研究方法和本土研究的角度给予了回应;最后部分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妇女工作中遇到的新挑战以及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经验对党的当今妇女政策的启示。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2020年第2期
《性别红利: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视角》
作者:石智雷 张婷 皮美
占人类二分之一的女性,在走向性别平等的过程中,将对女性自身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发展性的时代命题。本文在女性主义、女性经济学和人口红利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从个人发展、家庭发展、经济发展三个维度提出了性别红利的分析框架。随着女性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地位逐步提升,加上人口转变带来了生育率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女性得以从家庭和生育中解脱出来,实现了经济独立和个人发展,不仅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利于家庭发展能力、破除贫困代际传递,这即是性别红利效应。该分析框架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性别问题和发展理念的变革,而且重点在于以一种新的视角去理解家庭、社会、经济发展甚至是文化传统的变迁。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素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