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吴韵清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彭芸
10万、100万、200万、300万……新冠脑炎正以惊人的速度横扫全球,迄今已蔓延至209个国家和地区,死亡超过20万。随着全球疫情形势严峻,目前尚未有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和特效药,科学家们一致认为,疫苗才是解决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唯一办法。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疫苗是最有力终极武器之一
现代疫苗的鼻祖是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他将从一名感染牛痘病毒的挤奶工皮肤病灶里提取的样本,接种到一个男孩身上,用以保护孩子免得天花,开启了疫苗研究新篇章。随后几个世纪,各类疫苗相继被开发出来,应用于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如乙肝、狂犬病、麻疹、破伤风等。人类迄今为止约有70种疫苗,用于预防37种传染病。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了新冠病毒的鉴定和测序,于1月12日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了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信息,这为在全球范围内共享以及各国病毒检测、治疗和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目前,中、美、德、英、法、日本、以色列等国都在紧锣密鼓研发疫苗。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4月8日,全球共有115个候选新冠疫苗正在开发中,其中78个已确认展开试验,目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候选疫苗已有7个。中美两国对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进展最快,均已走到临床试验阶段。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近日表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疫苗可能是最有力的终极武器之一。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总体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4月15日,武汉32岁的市民杨青,志愿接种完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成为该疫苗Ⅱ期临床研究第239号志愿者。杨青接种的疫苗是由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这是全球首个率先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已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该疫苗以改造过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搭载上新冠病毒的S基因,进入受试者体内,使人体产生对S蛋白的免疫记忆,从而将病毒“拒之门外”。4月25日陈薇院士在2020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直播活动”上透露,目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二期临床实验的508个志愿者已注射完毕,现在正处于观察期,如果一切顺利将在今年5月揭盲。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在4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4月12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了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申请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4月13日,又批准了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灭活疫苗开展临床试验。这两款疫苗成为全球首批获准一二期合并临床实验的采用“灭活”技术路线的新冠病毒疫苗。
“在疫苗研发上,中国不慢于任何一个国家,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进展总体上处于国际先进行列。”在4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专门设立疫苗研发专班,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核酸疫苗5条技术路线共布局了12项研发任务,目前均在稳步推进中。
吴远彬表示,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已完成疫苗毒株的构建和质检方法的建立,正在进行质量工艺研究和质量鉴定,中试生产、动物攻毒实验和安全性评价实验也在同期开展。重组蛋白疫苗已经完成了毒种的构建,正在开展细胞和毒种鉴定和遗传稳定性考察、动物攻毒实验和安全性评价实验。核酸疫苗方面,也进入到动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阶段,并同步开展临床样品的制备和质量的检定工作。上述技术路线的疫苗预计将于4、5月份陆续申报临床试验。
疫苗安全性是重中之重,疫苗研发不能走捷径
疫苗的安全性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新冠病毒疫苗也不例外。王军志院士表示,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完成药学方面研究、有效性研究和安全性研究。总的来说,首先要生产出合格疫苗样品,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安全有效性后,才能进入临床试验。
王军志介绍,通常临床试验分为三期,一期临床试验重点是观察使用的安全性;二期临床试验是扩大样本量和目标人群,对疫苗在人群中的初步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进一步进行确认,并且确定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三期临床试验后,将根据最后结果,确定是否进行使用。临床试验随着样本量不断扩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经过持续验证、依次“过关”,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这个时间通常需要一年以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4月25日做客人民日报直播间时表示,加快疫苗进度,不代表放弃它的疗效跟不良反应评估。新冠肺炎是突发传染病,危及全世界人民生命,所以国家加快了审批速度,但流程一步都不能少。将来还要做三期临床研究,三期研究认为是安全的,再给老百姓打。他说,“哪里有什么做小白鼠的事情,想做小白鼠,我们的流程都是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