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20年4月29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要闻 要闻导读 以更昂扬的精神状态接续奋斗 “阿姨”也能落户上大学 “椿”姑娘回乡创业富农家 及时发现和保护监护缺失的困境儿童 开学第一餐 妇女变身产业工人“有使不完的劲”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5.0参与评分人数:1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疆乌什脱贫村建起扶贫工厂

妇女变身产业工人“有使不完的劲”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王江平

□ 杨磊

“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我们村60个蔬菜拱棚种上了茄子、西红柿、辣椒,在政府的帮助下,不愁蔬菜卖不出去。除了蔬菜拱棚的收入,我还在村里的扶贫工厂上班,爱人也搞农机增收。”4月19日,新疆乌什县依麻木镇亚贝希村农民阿依努沙·买合买提笑着细数自家今年的各项增收致富项目。

她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2019年家里一个棚的辣椒就卖了2100元,今年她还选择种植辣椒,菜苗是在村里育苗基地购买的,价格实惠。

像阿依努沙一样,亚贝希村的妇女们依靠近年来村里发展的各类产业,掌握了脱贫技能。尤其是村里的扶贫工厂,已经成为妇女的幸福奋斗场。

在村里的扶贫工厂里,工人们正忙着裁剪、缝制服装,一旁堆满了成品、半成品。

“眼下大部分脱贫户都来扶贫工厂上班,生产基本正常。”工厂负责人说。

玛丽耶姆古丽·吾普尔是扶贫工厂的一名熟练工,同时负责车间的日常消毒和检查工人戴口罩情况,“之前由于疫情耽误生产,我们现在要加班加点做衣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驻乌什县依麻木镇亚贝希村第一书记张鑫告诉记者,亚贝希村是县里的深度贫困村,贫困人口较多,一些贫困户渴望就业,但由于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新疆大学、乌什县应急管理局驻乌什县依麻木镇亚贝希村工作队开展了多元增收项目,实现该村脱贫。在稳固脱贫成果的工作中,工作队了解到村里大多数女性贫困户都有缝纫剪裁的基本功,决定建立村办工厂,从事服装加工生产,让她们在家门口就业,从农民变为产业工人,实现“转移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家”。

2018年10月,占地800平方米的村办工厂拔地而起。蓝顶白墙的厂房成了村里人人向往的地方。

图尔荪古丽·毛力尼亚孜是亚贝希村的贫困户,她依然记得上班第一天,负责人带她熟悉缝纫机、教她操作方法的场景。很快图尔荪古丽就适应了工作节奏,“工厂离我家非常近,既不耽误干农活还能照顾家人,工厂里有餐厅,每天中午管饭,真的特别好。”

“我们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基于贫困户自身剪裁技术特长,入驻缝纫机等相关设备91台,主要生产服装、纺织类产品,可以解决100余人的就业问题。”谈及村办工厂,张鑫总有说不完的话。

为了帮助农民尽快转变角色,成为产业工人,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抓实抓细抓紧稳岗就业各项措施,建立员工请销假制度,与薪酬挂钩,奖勤罚懒,推动员工遵守生产纪律。他们还在扶贫工厂内组建了党小组、团小组、妇联组织,设置了党员示范岗、青年示范岗,组织青年劳动竞赛,以赛促产,对生产积极性高、表现优秀的员工奖励夜市惠民券、爱心积分、补贴生活物资,激发工作热情。

贫困户吉米莱姆·托合提是村办工厂的负责人,此前,她从没想过这里会变成自己施展拳脚的“职场”。

“现在赶制的是亚贝希小学校服,想到孩子们能穿上我们亲手做的衣服,就有使不完的劲。”吉米莱姆说。

生产车间里,工人们一人一台机器,正娴熟地工作。她们双脚不停踩着踏板,手中的布料在针板上穿梭……随着一件件衣服逐渐成型,大家也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幸福梦想。

厂房旁,是工作队队员精心布置的托幼室,孩子们可以在此看电影、玩玩具,不时传出的嬉戏声,让人感到温暖又踏实,在这里工作的妈妈们没有了后顾之忧。

自2019年1月投产以来,扶贫工厂实现产值450万元。公司已成为壮大村集体收入、助推精准扶贫的有效产业,共帮助117名劳动力(其中贫困户51人)稳定就业,人员月工资1000~2500元;2019年给村集体经济缴纳分红5万元,获乌什县优秀村级企业荣誉称号。

“我们聚焦脱贫攻坚,紧紧盯住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问题,积极发展产业,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却无法外出务工的群众就近就业,同时鼓励群众发展家庭种植、养殖等庭院经济,实现多途径增收。建立扶贫工厂就是为了方便贫困户就业增收,早日走上小康路。”看着眼前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张鑫欣慰地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