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中学老师正在准备网课。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许真学
□ 李伶俐
“现在我们3300多名孩子全部都能在家上网课,一个都不少。”日前,当重庆市秀山县育才中学校长范慧眼神坚定地向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说起孩子们上网课,语气里颇为自豪。范慧是秀山育才中学的创始人,这个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为一体的寄宿制学校共有3300多位学生,其中2783名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中的78%。
在孩子们一个都不少的上网课背后,有一个翻山越岭送关怀的故事。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2月1日,秀山中学按照“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开始给孩子们上网课。根据老师们的反馈,全校共有11名孩子因为没有设备和网络,无法正常上网课。家住秀山隘口镇芩龙村的7年级11班女孩杨佳佳是没有条件上网课的其中一名学生。家在山里,父母在外务工,只剩爷爷奶奶在家,杨佳佳家里没网络也没智能手机。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范慧告诉记者,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秀山育才中学决定为像杨佳佳一样的11名孩子送平板电脑、送网络、送“家长”,要让3300多名孩子一个不少在家上网课。
为了能让杨佳佳上网课,“我们先联系了杨佳佳爷爷到学校,把我们学校的‘平板’先拿给他用,但老人家不理解,以为我们要搞什么花样,不愿意来。”副校长徐志会回忆起这段有些曲折的故事,有点哭笑不得。无奈之下,学校联系了杨佳佳的舅舅第二天来学校取“平板”。为了让孩子上网课顺利,徐志会还贴心地在“平板”里安装上了钉钉软件,教杨佳佳舅舅使用,让他回去再教给孩子。
“平板”有了,但没网络。学校又联系了秀山移动公司,公司安排工作人员上门为杨佳佳家里安WIFI。爬上山坐摩托车,下车再走一截路……第三天,工作人员跋涉大半天到了杨佳佳住处,还是吃了“闭门羹”——爷爷奶奶怀疑工作人员是骗子。学校又联系了杨佳佳舅舅前去解释,直到第四天,工作人员再次上门,终于为杨佳佳家里安上了网络。
“像这样的孩子还有10个。”徐志会说,在范慧的带领下,学校给没有条件上网课的孩子都创造好了条件:没有网络送终端,没有智能手机送“平板”,没有家属就联系亲朋好友。目前,11名学生都在家安心上网课。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3月15日,我校网课已进行了一个月,离中考不到100天,时间非常紧迫。这一天,我来到了溶溪高田的一个小村庄,这里有我牵挂的一个学生——小高。”这是九年级三班班主任彭锋“家访日记”中的一段。
学校上网课之际,正值部分家长外出务工之时,不少学生成了留守儿童。范慧告诉记者,学校老师当起了孩子们的临时家长。把第一批没有条件上课的学生摸排完后,老师们又开始摸排第二批有条件不认真上课的学生。
“他已经连续几天旷课,之前和他的父亲、奶奶、叔叔都通过电话,家里人都很无奈,我也听得出来其实家里人都已经放弃了他。”彭锋感慨,学生小高和父亲无法沟通,父子俩还在家发生过肢体冲突,现在父亲已在外务工,把他留给了70多岁的爷爷奶奶监管,他觉得家访已刻不容缓。
彭锋说,到小高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观察到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迈着蹒跚步子忙进忙出,彭锋悄悄地问小高:“你觉得爷爷奶奶能看见你成功的那一天吗?你能让他们感受得到晚年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滋味吗?”“那一瞬间,他的眼眶就湿润了!”彭锋说,在和小高爷爷话家常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小高早已回屋写作业去了。
“只交过一次英语作业,其他作业一次没交,但直播课大多数看了。”“偶尔参加课程学习,但都是走过场,作业多次未交。”……在一本本《秀山育才中学“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学习情况统计表》上,老师们记录着每名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是否要家访、家访情况等信息。“每一个孩子我们都会关注。”在范慧心里,一个孩子都不能掉队!
“让孩子的生命过得有意义”
“我们在育才的绿洲拾取知识的金钥匙,我们在育才的天空锻炼搏击的铁翅膀……”在家长服务中心办公室里,范慧唱起了这首她参与作词的《育才之歌》。这首歌里,满载着她对孩子们的期望。
“如果当初没有育才的教育,我不会有今天的样子。”已在一家企业成长为项目负责人的育才中学毕业学生文艺感叹。毕业多年,文艺还能清晰记得当初教过他的老师的名字。“当初还有个体育老师曾资助过我25元生活费。”这25元,不仅解了文艺的燃眉之急,更温暖了他幼小的内心。
这次疫情,文艺联系学校捐赠口罩,之前他也捐赠过好几笔款。他说,如果自己在秦皇岛负责的项目取得成功,他将再为学校捐赠5万元。“让孩子的生命过得有意义,未来生活得更加幸福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范慧告诉记者,像文艺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学校一直坚信,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的种子,终会在他们长大之后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