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陈姝
“两年前参加微创业活动时,我们致力于民族地区信息化的创业项目注册公司刚半年,如今订单累计上亿元了。”在日前举行的大学生微创业行动5周年活动上,2017年微创业金奖项目代表、成都红色剪刀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万昆感慨颇多。
在学校做科研项目时,杨万昆发现传统软件在藏区并不适用,所以联合计算机和其他学院的同学设计了全新的管理软件。
“我也想过放弃。”杨万昆坦言,“客户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单位,回款慢,影响资金流,甚至有一次公司差点儿发不出工资来,是微创业金奖的奖金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2015年金奖项目代表、北京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一锋也是在公司成立之初,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微创业行动,其公司致力于研发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在活动中我学会了逐步完善商业计划书和梳理项目,金奖奖金全部用于产品研发。”
他的项目拿到了微创业导师、清华x-lab创业DNA基金管理合伙人戴永的天使轮投资。戴永坦言,自己喜欢投“硬科技”项目,并看好“八度阳光”研发的单晶硅电池板,团队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如今,“八度阳光”每年的太阳能电池产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获得4轮投资,上一轮融资估值超过1亿元。
知名创业教育专家李家华认为,“像杨万昆和刘一锋这样从‘微’出发的创业才是真创业,在真实生活中容易找到痛点,微创业最终会变成大创业、伟创业。”
5年来,李家华一直密切关注微创业行动的发展及在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创业青年。他说:“微创业是大学生创业容易切入的角度,是找到一根针,扎到一个痛点,借助互联网把解决痛点的方案拓展到最广大的领域和每个人身边。但想要成功和持久,就要‘微创有道’,一要为小微之美而心动,二要从小角度寻找到解决方案,三要把自己的小事当作事业来做。”
据了解,为适应创新创造的时代要求,培养青年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自2005年8月起在中国大学中开展KAB(英文全称:Know About Business),意思是“了解企业”,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项目,创业教育(中国)项目(简称“KAB项目”)。
据统计,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与广发证券社会公益基金会自2015年起开始联合举办“大学生微创业行动”,共征集到上千所高校6280多个项目,累计为近300个项目发放了450万元扶持基金。
一项针对往届获奖项目团队的跟踪调查发现,71.88%的受访者认为微创业行动对创业大学生很有帮助,主要体现在能够提供创业扶持资金(占87.5%)、媒体传播支持(占65.63%)、创投企业对接(占54.69%)、微创业导师指导(占46.88%)、社会资源对接(占57.81%)等方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邓汉慧认为,对微小项目的共同扶持和培养,产生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微创业的实践已经渗透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入现在高校教育改革目标和课程体系里面,这是创业课堂的延展,产生的效益是在学校的封闭教室里面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