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12月5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爱生活周刊 乐活 岁末开启“逃跑计划” 给心情放个假 岁末开启“逃跑计划” 给心情放个假 成年人的世界,谁没有“出逃”过一次? 不想“赶路”,只想去海边放空自己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岁末开启“逃跑计划” 给心情放个假

编者按

2019年即将过去,岁末往往是我们疲惫、焦虑情绪升级的时刻。回首过去一年,你有没有特别想“出逃”的时刻?那或许是长时间工作压力之下心理倦怠的时刻;是生活、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冷静思考的时刻;甚至是什么理由都没有就是想出走离开……

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年8月,北京天气闷热,感觉自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躁不安,“去远方”成了彼时最大的心理诉求。正好老妹当时在内蒙出差,二话没说,我坐着火车就去了内蒙,随后我们在乌兰布统大草原欢快地打了个滚儿,短短3天时间,感觉整个人都被彻底治愈了。

其实很多女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逃跑计划”。也许是一张机票,飞往异国他乡,给心情放个假;也许是入住自己所在城市里心仪已久的星级酒店,为的只是美美地吃一顿早午餐;或者是去逛一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街,发现新的咖啡店、服装店、特色小店……

成年人所谓的“逃跑计划”,其核心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偶尔做一些“反常”的事,仿佛那一瞬间,我们战胜了平凡生活的庸常与乏味,重新体会到:生活可控,日子很美。

就如蔡澜所说:“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不是硬撑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

有人说:“废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在时间越来越不够用的当下,如何更有效利用时间尤为重要,而比时间管理更重要的是精力管理。精力管理的目标就是让自己的身心状态长期保持收放自如,有可持续的信心和能力去应对挑战和变化。

 

年末岁尾,焦虑、抑郁情绪常常节节攀升。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忙得没头没脑、晕头转向的人们。这样的人往往忘记了,时间只是效率的一部分,而精力充沛常常可以事半功倍。如果时间管理的宗旨是把每一分、每一秒都榨干用尽,那么精力管理的精髓则是:在对的时间工作,在对的时间休息,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会让精力始终处在一个盈余状态,而不是透支到入不敷出。

中年适当“认怂”,学会精力管理

■ 胡杨

今年冬天有点冷。11月27日,台湾演员高以翔在深夜录制《追我吧》电视节目过程中倒下再也没起来。“我不行了”成了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而此前许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张图霸屏——“他突然走了,外套还搭在椅背上”。他就是新华社记者徐勇,据说加班熬夜对他是家常便饭。

这两件事让我想起邓紫棋的那首《后会无期》,歌中唱到:“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一句……”

从“追我吧”到“放过我吧”,人到中年不妨学会“认怂”

就在 “高以翔走了”的第二天,我的朋友圈里仍然有人在炫耀自己已连续工作了十多个小时,而这是她的生活常态。那一刻我在心里想说:“猝死还是好的,更坏的是许多疾病让你生不如死”。

现实生活中,很多中年人喜欢硬撑着、强忍着——再撑撑,55岁以后就可放下工作,安享生活;再忍忍,房子车子票子赚够了,就可以天天晒太阳了;再等等,孩子工作了,我就可以去游走世界了……然而,撑过去了是岁月静好,撑不过去就是“一切清零”。

杨绛先生说过一句话:“人这一生,自私很容易,爱自己却很难。”的确,爱自己其实是一种很高的人生智慧。懂得爱自己,你就会明辨是非,知难而退。

回想我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是一个工作狂。那时每天睁开眼想的最多的是“今天能挣多少稿费”,心理焦虑促使我不断给自己快马加鞭。结果是40岁那年,我的身体及老公的身体都出现了严重问题。

当年我牙痛难忍,医生告诉我要拔掉5颗牙。记得那也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出了医院我站在马路牙子上,流着眼泪给老妈打电话。老妈劝我说:“不怕,我30多岁就满口假牙了,现在不是好好的吗?你这是遗传。”

我破涕为笑。但是我知道我的生活出问题了,急需调整。那段时间我还老出现头晕目眩的情况,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结果。

那是2005年,我40岁。而从那时起,我开始阅读大量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并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生活节奏,也开启了瑜伽之旅。后来眩晕症再也没有光临了,我和老公的身体如今也越来越好了……

经过这些年的自我调整,目前我的时间安排基本是“三三开”。三分之一用来工作,三分之一用来生活,三分之一用来读书学习。随着年龄的增加,读书学习的时间会不断增加。不给自己增加“工作量”,就是留给学习一片天空。所以前段时间,有个朋友约我做一个栏目,我说:“求求你,放过我吧。”

如今,“三足鼎立”的生活方式,让我的工作更有效率,让生活更加充满幸福感,也让自己的认知日益提升。真的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的确,中年人有时要适当学会认怂。比如在大家都参加“追我吧”的游戏时,你要勇于大喊一声—— “放过我吧”。正如蔡澜所说:“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不是硬撑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

精力管理比时间管理更重要,“静能”也是最好的能量补给

据《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2.27小时,不及欧美国家一半。此外,大城市居民每天休闲时间更少,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居民每天休闲时间分别是1.94、2.04、2.14和2.25小时。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几乎是所有人的问题。但是仔细观察,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着时间不够用,却忽略了时间自由的本质。

首先,不自律、不规划,你怎么可能拥有时间自由?尤其是在这个快节奏、资讯满天飞的时代,我们每天不仅被忙碌的工作逼迫,还不知觉地堕入资讯的深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就得了“时间贫瘠征”。以至于很多人陷入焦虑、抑郁情绪之中不可自拔。尤其是年末岁尾,焦虑、抑郁情绪常常节节攀升。

有人说:“废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忙得没头没脑、晕头转向的人们,所以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铺天盖地,有人甚至把每天的日程安排精确到半小时。这样的人往往忘记了,时间只是效率的一部分,而精力充沛常常可以事半功倍。

人人都向往精力充沛。美国运动医学会如此解读“精力充沛”——每天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工作和学习,有余力享受休闲活动,能积极应对突发身体状况。而精力包括身、心两个层面,它包含了一个人的体力、专注力和意志力等多个维度。

我在朋友中是被公认的“精力充沛”。但是我年轻的时候,大学同学熬夜打牌、通宵跳舞,我总是第一个体力不支的那一个。正是知道自己精力不好,从大学到现在我都一直保持着锻炼身体的习惯。而读书、写作包括这几年开始的绘画,也都是培养专注力的良方。

我总是跟那些也开始画画的朋友说:“不要在乎画得好不好,那些画画的时光,极大地滋养着你的身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精力管理的目标就是让自己的身心状态长期保持收放自如,有可持续的信心和能力去应对挑战和变化。需要特别强调的三个字是“可持续”。

其实,时间管理在我看来只是初级管理,精力管理才是高级管理。这就像我们大家都越来注重饮食营养,即吃最有营养的食品。但是我们是否考虑到,我们的肠胃消化这些食品需要多少能量?因为无论你吃下去多么有营养的食品,消化不了那都是白费,反而加重了肠胃负担,结果则适得其反。

所以这些年的“马拉松热”,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每年全国千余场马拉松赛事,盲目追风者比比皆是。而科学告诉我们,身体状态和精力状态变好,不是因为高强度运动,减少无用的消耗也是重中之重。练得越多、跑的越远就越健康,这显然是错误的。

我们大多数人知道“动能”——运动产生能量,却少有人知道“静能”——安静的力量,这就是专注力。在这个四面信息楚歌的时代,专注力已成为稀缺资源。没错,善于关上窗口,减少外界的刺激,按自己的节奏生活,也是最好的能量补给。

所以现在,我对“不会休息的人”没有好感,因为不会休息就意味着不会很好持续性地工作。如果时间管理的宗旨是把每一分、每一秒都榨干用尽,那么精力管理的精髓则是:在对的时间工作,在对的时间休息,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会让精力始终处在一个盈余状态,而不是透支到入不敷出。

的确,美好人生的完整版本其实是——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