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今年5月,我国16个城市和地区为期两年的“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正式启动。11个城市分别为:广东省深圳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安徽省铜陵市、山东省威海市、重庆市(主城区)、浙江省绍兴市、海南省三亚市、河南省许昌市、江苏省徐州市、辽宁省盘锦市、青海省西宁市。与此同时,河北雄安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福建省光泽县、江西省瑞金市作为特例,参照“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一并推动。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无废城市在我国是一种新理念,在政府力推垃圾分类的今天,为什么还要推出无废城市试点?如何走好这条路?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今日推出《无废城市来了》栏目,邀请专家学者为读者答疑解惑。
垃圾分类的民间热议背后,更宏观的顶层设计正在推进。
垃圾围城和垃圾围村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现代化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无废城市”试点被当作一把钥匙,开启源头减量和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动。
■ 刘佳 李睿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12月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从60个候选城市中筛选确定了11+5个城市和地区作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有害垃圾收集处置体系覆盖率、生活垃圾资源化率等内容被列为“无废城市”的考核指标。
“无废城市”试点的建议最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与多名院士联合提出。垃圾分类与“无废城市”有何关系?“无废城市”将走向何方?听听杜祥琬院士的解答。
垃圾填埋了并不等于无害化
问:怎么理解“无废城市”和垃圾分类的关系?
杜祥琬:“无废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是垃圾分类。中国提出垃圾分类近20年了,但只分类是不够的。所以分完类要尽量高比例资源化利用,“无废城市”就包含固体废物的“三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在这个链条上,分类是后两者的前提。
问:建设“无废城市”,你预期的理想状态是什么?
杜祥琬:让废弃物实现高比例的资源化,让不同类型的垃圾通过不同的技术和产业得到回收利用,最后剩下一点无害化填埋处理。现在我们生活垃圾填埋比例接近60%,瑞典生活垃圾填埋的比例是个位数。
通过推进“无废城市”,一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二是提高社会公民素质水平。怎么从邻避变成邻利?必须把垃圾处理设施管好,制定好标准,监测信息公开透明。如果一个城市管不好垃圾,如何实现绿色和美丽呢?
问:2018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8.2%,你怎么看待垃圾处理的无害化成效?
杜祥琬:过去无害化说是说,但是并没有做好。我到一个城市去考察,说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70%。我问,无害化指的是什么?他们说是填埋。但是,填埋了并不等于无害化,要看有没有环境影响,比如渗滤液有没有污染,焚烧厂有没有达标。更何况很多垃圾是可以资源化利用的,能变废为宝。
问:你的专业领域是能源研究,为什么会提“无废城市”概念?
杜祥琬:因为垃圾处理中产生的资源,很大一块是能源,比如垃圾焚烧发电、做沼气,都是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如果垃圾处理不好,会产生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
与其他试点统一规划
问:垃圾这件事涉及很多部门,部门间的壁垒怎么打破?
杜祥琬:这不是一个部门管得了的事,但是得有一个主管。我留意到,生态环境部在操作“无废城市”试点时,已经跟有关部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协调。“无废城市”最终确定的11+5个试点,是18个有关部委一起,根据六十多个城市报送的材料,基于各种基础条件打分选择出来的。不久前发布的“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也是各部门商量的结果。
问:在“无废城市”之后,有“无废农村”吗?
杜祥琬:我们一开始就想过建设“无废农村”,但实际上,“无废城市”是个大概念,农村是包含在“城市”这个大概念中的。工程院还讨论过,要不要做“无废社区”?这个还真不行,低碳可以有低碳社区,一个社区自己就能低碳,但“无废”是一个系统的概念,需要有一定体量、有一定基础的处理设施。
所以,我们把固体废物分成三类:城市垃圾、农村垃圾、工业垃圾,都涵盖在“无废城市”的概念里。其中最棘手、影响人更多的还是城市生活垃圾。其次是农村垃圾,试点方案里都有涉及,需要同步推进。但是各个地方可以因地制宜,自己选好目标,哪个问题最尖锐就先抓哪个,切忌“一刀切”。
问:此前已有“海绵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等概念,“无废城市”怎么和这些试点相协调?
杜祥琬:这几个试点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侧重点不同。我们说能源要低碳化,如果垃圾处理好,对低碳也有好处。“智慧城市”依靠互联网技术也有助于管理“低碳城市”“无废城市”。希望不同部委推进的体系到了城市层面,能变成一件事,统一规划。
(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