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7月27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家教周刊 家教 抓好早教 给孩子终身学习的“金钥匙” 困境儿童家庭欢聚“童+365计划” 暑期体验垃圾分类 “底线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护身符 做一个值得让别人帮助的人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底线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护身符

■ 陈若葵

近日,一则沈阳高中生情侣到小宾馆开房的消息在网上流传,这对小情侣最终因被宾馆老板发现、报警,而被家长带回家教育。孩子们越来越早熟,青春期恋情越来越普遍,少男少女涉足性行为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北大学子弑母案”犯罪嫌疑人吴谢宇前不久在重庆江北机场被抓获,随身携带30多张从网上购买的身份证。

上述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有共同特点,即事件的主人公都缺乏底线意识,或可说,他们没接受足够的“底线教育”。

“底线”,是每个人应该自觉遵守的、最低限度的做人准则,是规范自身言行的界限,是一个人品行的基础和根本。人可能因各种原因做出多种选择,但无论怎样选择,其言行都需要符合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符合公序良俗,而不能超越应有的界限。“底线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应该伴随孩子的成长。

近年来,我们身边的“熊孩子”似乎越来越多,“熊孩子”所引发的各种奇葩事件、甚至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有多种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少数家长没有对孩子的言行设置“底线”——他们过分宠溺孩子,以“孩子小、不懂事”为借口,任由孩子为所欲为;或者,家长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只是轻描淡写地批评几句,孩子根本无法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之后又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最终导致孩子头脑中没有“底线”这个概念,犯错成为家常便饭。而做事无所顾忌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在走入社会后出现行为偏差,做出有悖于社会公序良俗的事情,甚者会走上犯罪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讲,“底线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护身符。

“底线教育”与规则相伴。所谓“底线教育”,就是父母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为孩子设置清晰的界限、规则和行为标准,它贯穿于孩子成长、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让孩子知道,自己言行的边界在哪里,用爱和规则为孩子设立一个屏障。比如,告诉孩子,不能随意拿别人的物品,和小朋友发生矛盾要以理服人而非动手打人,不能说谎……这些具体细微的“底线”,有利于其更好地和他人交往,坚守良好的品行,不让孩子由小时候的“小淘气”变成长大后的“大麻烦”;对于触及自己“底线”的人,孩子也能勇敢地说“不”,有能力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对孩子进行“底线教育”,家长首先要检点自己的言行,将“底线”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琐事之中,让孩子“看见”“践行”,而不仅仅是“听见”。如果父母带着孩子过马路闯红灯、买东西插队、随手乱扔垃圾、在公交车上抢座位、或因工作之便收取他人的小礼物……为了自己的方便、舒服、便宜而将规则置之不顾,做事无原则,孩子很容易有样学样,养成不遵守规则、缺乏“底线”的习性。家长言而有信,行而有范,孩子才会在模仿中形成自我认同。

巴菲特曾说:“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四项特征: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如果不具备前两项,后面两项则会害了你。”善良和正直才是孩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有才无德的人,能力越大,破坏性就越强。

对孩子进行“底线教育”,父母要给孩子传递正确的是非观念,一旦孩子行为有偏差,应及时予以纠正。俗话说:不犯错的孩子长不大。孩子做了错事不要紧,但一旦孩子突破了“底线”,比如,“小淘气”把人家的汽车划出了划痕,家长就要态度鲜明,坚决予以批评和纠正——带着孩子给人家赔礼道歉,让孩子知错、认错;给人家修车,赔偿对方的损失,这个费用可以从孩子的零花钱、压岁钱里扣除或扣除一部分,也可以拒绝为孩子买一件他想要的物品,以此让孩子明白做错事的后果,并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们常说,“冲动是魔鬼”。一个人情绪失控,往往容易不自觉地超越“底线”。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在遇到矛盾、问题时主宰情绪,解决问题。家长要为孩子做好示范,当自己情绪冲动想发火时,尽量说服自己冷静,过激的话忍着不说,把自己调整到平和状态再与孩子沟通。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就不会做出格的事,孩子也能在“身教”中获益终身。

不可否认,“性教育”是目前我们教育中比较缺乏的内容,而性教育的缺失,容易导致未成年性行为,男生不懂得如何爱护女生、尊重女生;女性怀孕年龄越来越小。因此,父母应给予孩子适时适当的性教育,使之懂得自我保护及与异性交往的“底线”在哪里,从而避免中学生开房事件。

父母与孩子谈“性”,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这个事情是可以跟妈妈或爸爸谈的,更重要的是为孩子输入健康的价值观和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感,比如怎么看待两性的友情,怎么看待青春期的爱情,懂得爱、尊重、责任、自我保护,等等。告诉孩子,未成年人,拥有青春期恋情是可以的,但性器官的接触不可以。让孩子明白什么底线是不能触碰的,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成长。

在“底线教育”中,家长要坚持原则,一旦跨界就要及时纠正,勿以小错而为之,久而久之,遇事该怎么做,孩子自然会心中有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