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6月21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新农村新女性 治理 带着娃绣着花,一双巧手来养家 一场“辣”味十足的村务监督“月例会” 乡村更需要真实的传统文化 易晓金:干好工作也是对生命的珍惜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更需要真实的传统文化

承认乡村传统文化差异的存在,依照乡村传统文化的独特品质施以不同方式的保护,最充分地发挥乡村传统文化与众不同的独特潜力、长处和特色,是乡村传统文化保护的理想追求和现实体现。

■ 杨帆

近年来,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一些地方开启了一波又一波的传统文化挖掘及打造工作。为了在激烈的平级竞争中脱颖而出,不少地方制造和植入了一些“景观式”文化,造成了“景观式”文化在乡村大量出现。

“景观式”文化在乡村的持续出现,虽然对乡村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乡村传统文化之所以珍贵,在于其差异性特征。不同的乡村,会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文化形态,使得村民行为、思想、感情以及交流诸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模式选择。这些差异使一个乡村得以和其他乡村区别开来,在中华大地上呈现出多样的文化形态。承认乡村传统文化差异的存在,依照乡村传统文化的独特品质施以不同方式的保护,最充分地发挥乡村传统文化与众不同的独特潜力、长处和特色,是乡村传统文化保护的理想追求和现实体现。

但是,“景观式”文化大多是以迎合消费者口味的形式出现,从而呈现出一种模式化的倾向,这与真实传统文化迥然有别。比如,西南某个传统村落对土家族文化展演模式的效仿,看似是通过增加民族特色,追求文化差异,实际上则是抹杀了该村原有的文化形态,造成了乡村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差异化特征。如果任由这种倾向发展,以后,我们在乡村就只能看到模式化的“景观式”文化。

不同于传统文化,“景观式”文化可以被快速制造出来,制造者仅需制造其表象,以及单一固化的方式瞄准消费者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定位安排和模式制造即可。对于求利心切的制造者而言,制造这种短时间、高效率的视觉文化无疑是实现其利益诉求的最合适选择。但是,在乡村社会中,传统文化不一定拥有华丽的表象,它往往内在于村民的观念与行为之中,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均有着实际联系,若将其置于交换场域,则往往因其形态表征显得单调,其价值不易被外来者所发现。

此外,“景观式”文化的制造,往往占用了大量原本用于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的稀缺资源,使真实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及时救助与维护,也因按照工业发展的原则对乡村传统文化要素进行元素抽取和重新组合而打破了传统文化原本的格局与规律,搅乱了其维系和修复的机制,进而使传统文化出现破裂。

当前,外来者认识与把握乡村信息的重要方式,往往是通过感知体验“景观式”文化来获取。他们被“景观式”文化所装饰的乡村表象所迷惑,将其作为真实的乡村进行着扶持与消费。在这种情况下,乡村真实的处境不会被外界所看到,造成了乡村出现问题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景观式”文化也使乡村失去了生长与修复的能力,当真实的传统文化被遮盖,当乡村的主体被替换,“景观式”文化便不再是附加于乡村世界的无关紧要的装饰或补充,而成为了乡村具备权威性的“传统文化”。

随着国家对乡村传统文化关注度的增强和扶持资金的增多,“景观式”文化制造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相对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缺乏资金、技术和市场的某些地区更甚。越来越多的乡村频繁制造着“景观式”文化,亦给当地的社会文化变迁带来很多盲目性。

(作者为人类文化遗产学专业哲学博士,今年6月毕业于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本文摘编自作者的博士论文《“景观式”文化生成与运作:以黔东G村祖先文化制造事件为例》)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