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忠路
在现代社会,个人根据其能力、素质和专业技能等资质获得职业和社会地位,已经被广泛认为是符合经济公平正义的主要分配原则。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研究发现,在中国,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成员越认同绩效分配原则,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年轻人更加认同绩效分配原则,地区收入不平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地位较低的群体对绩效分配原则的认同感。
公众对取得成功的影响因素的看法
通过CFPS强大的家庭关系库,可以充分了解个人的家庭状况,从而得出更准确的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个人教育和努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也有不少人同意家庭背景也很重要。那么,究竟家庭背景更重要,还是个人教育和努力更重要?约59%的受访者认为个人教育和努力比家庭背景更重要,约32%的受访者认为家庭背景与个人教育和努力同等重要;大约9%的受访者认为家庭背景更重要。
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群体,越倾向于认同绩效分配原则;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受访者越有可能认为个人教育和努力比家庭背景更重要。不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对绩效分配原则的认同与高中学历的受访者并无显著差异。而相较于农业户籍人口,非农户籍人口认同绩效分配原则的可能性更低。
市场转型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经历过计划经济时期的群体而言,成长于改革开放时代的群体认同绩效分配原则的可能性更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出生世代效应不仅反映了市场转型的影响,也混杂了受访者的年龄效应。此研究还发现,工作单位的性质对受访者是否认同绩效分配原则没有显著影响。
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总的来说,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提高会降低公众对绩效分配原则的认同,在受教育程度越高或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的群体中,这种降低效应作用越小,区县人均GDP对受访者是否认同绩效分配原则没有显著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公众之所以对收入不平等表现出较为宽容的态度,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公众相信教育和个人努力是取得社会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就是拼搏更重要。
(本文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办公室特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