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5月11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中国家庭 教育 重建家庭功能 提升单亲孩子“抗逆力” 别对孩子轻易说“随便” 培养同理心 需要亲子良性互动 顺应发展规律 助力孩子成长 传薪火 承北大做新时代好队员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养同理心 需要亲子良性互动

同理心,是一个人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理解和感受对方的心理和情绪、体会对方的喜怒哀乐,即共情能力,且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营造出和谐正向的人际关系。同理心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 陈若葵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们做事完全从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出发,不考虑临时发生的意外状况和别人的感受与情绪。比如有的孩子无意中弄坏了同伴心爱的物品,声称“这有什么,再给你买个新的”,而对同伴的难过不以为然;有的学生本来考试成绩很好,却在同学面前大谈自己考得“太烂”,完全无视同学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导致的心情不佳……

孩子的类似言行,是忽视他人感受、缺乏同理心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容易在日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性方面受挫。

所谓同理心,就是一个人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理解和感受对方的心理和情绪、体会对方的喜怒哀乐,即共情能力,且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营造出和谐正向的人际关系。同理心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研究发现,3岁的儿童就能根据之前的知识和经验初步推断出他人的心理状态,青少年的共情能力达到成熟。当然,这离不开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与孩子年龄不同、阅历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同一件事情,往往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和心理感受。此时,父母的态度和沟通方式既是保证亲子沟通能否顺畅的关键,也是潜移默化地发展孩子同理心的必要途径。因此,培养一个将心比心、善解人意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有同理心,有较高的共情能力,遇事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设身处地地体会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将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孩子身上,甚至指责孩子。

比如,面对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表达方式的差异,对其同理心的养成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假如家长一看成绩就火冒三丈、不顾孩子的后悔、难过和自责,劈头盖脸一通批评:“怎么这次又没考好?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平时学习不求甚解、粗心大意的毛病怎么就是改不了?”父母如此态度,更多的是让孩子感到委屈、无助和厌烦,久而久之,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抵抗情绪。

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嗯,这次你考得确实不好,还犯了一些低级错误,是不是自己心里很难过、后悔?咱们来想一想,你是平时没学懂、复习时有遗漏,还是考试状态不好?一次考不好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分析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想办法一点点攻破,争取下次考试避免这些失误。”

两种沟通方式,营造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有着明显的差异。前者,家长关注的是成绩、是事情本身,这种态度带来的后果是,父母的急躁情绪很难发展出孩子的同理心,当孩子面对身边人不快乐的时候,也不容易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而后者,家长首先关注的是孩子的心情和感受,和孩子共情,先帮助孩子平复内心失落、受挫的情绪,而不是直奔主题就事论事,甚至指责孩子的不努力。这样的同理心互动过程,能给孩子的同理心发展带来正向的影响,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陪伴,从而获得温暖、爱和安全感,有信心和能力面对困境,做好该做的事。同时,他也能从与父母的良性互动中学会如何理解、共情他人的情绪,并用相同的方式去对待他们。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首先应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感受,如“高兴”“开心”“难过”“生气”……父母平时多和孩子描述情绪:“听说你在学校很高兴,妈妈也很开心!”“小雨的奶奶病重,她的爸爸妈妈都很难过。”这些表述,能够引导孩子关注别人的情绪,帮助孩子感同身受。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去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当孩子冒犯别人、让别人不舒服时,要引导他去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愉快。而当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温暖和感动时,也要及时告诉孩子,让他了解到你的正向感受,认识他的哪些行为是令人高兴、感动、被人喜欢的,激励他向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更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认真、耐心地倾听,是培养孩子同理心的有效方法。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无论是孩子说还是父母说,另一方都要认真、专注地听对方讲话,给予积极的回应,并努力听懂对方的话语以及话语中的潜台词,在理解对方话语的基础上,将其话语的实际意思“翻译”概括出来,有助于父母进一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比如,父母在听孩子讲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的经过而深感不公平时,可以做成相应的回应:“你的意思是老师误解了你,你感到很委屈?”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可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直到揣摩出孩子的心思为止。亲子沟通越顺畅,越容易使孩子学会如何与人共情。

家长可借助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比如在亲子共读时,启发孩子体会书中主人公的感受;也可以通过“如果……你感觉怎样?”这样的句式,来启发孩子思考,比如在同学陷入尴尬境地而被其他人嘲笑时,爸爸妈妈可以提醒孩子:“如果是你的话,别的同学笑你,你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很难过?你希望同学怎么做?”如此,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共情能力。

父母通过和孩子扮演角色游戏,培养其换位思考的意识,养成同理心,无疑是一条捷径。因为在游戏中,孩子能切身感受到他扮演角色的状态,理解一些行为对他人所产生的影响,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而建立起同理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