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厂社区居民在“小院议事厅”恳谈。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富东燕 文/摄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太好了,我们太幸福了!”这是丁淑凤最近说得最多的话。
丁淑凤住在北京市前门东区草厂四条胡同26号院,草厂社区作为北京老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近些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巨变让这里的老百姓过上了舒适、便捷、令人羡慕的日子;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的专程视察和慰问,更让这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网红社区。
“我的同学、朋友最近都争先恐后地到我家来参观,他们说要拿商务区的三居室跟我换,我告诉她们,这块宝地谁跟我换我也不换!”在这儿生活了几十年的丁淑凤得意地说。
草厂胡同历史悠久,是京城唯一一片南北走向的胡同群,也是前门外最有历史印记的片区。历经时代沧桑变化,曾濒临消失的困境;也曾因人口密度大、居住条件差而一度被百姓嫌弃;而如今,经过疏解整治和老城复兴提升改造,昔日破烂不堪的老街区来了一个“大变脸”,成为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的新样板,为老百姓塑造了“老胡同的新生活”。
外部:进行升级大改造
4月的一天,春雨淅淅沥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来到了草厂四条,干净整洁的胡同让记者不禁赞叹:宽约两米的胡同,没有任何杂物;下着雨的路面几乎没有积水;空调外挂机落地,“着装”统一;规划整齐的绿植隔不远处就形成一个小景观;胡同里的公共厕所,整洁干净无异味;每家每户的门上,一幅幅古朴的对联,尽显胡同底蕴……
“这要是在以前,只要一下雨,就别想出门了。”丁淑凤说道,她为记者脑补着这条胡同以前的境况:地面坑坑洼洼,七高八低;胡同里杂乱无章,每家的煤棚子胡乱堆砌,自行车只能推着走;抬头看不到蓝天,看到的是蜘蛛网似的各种电线;公共厕所不用打听,闻着味儿就能找到……
此时,无论如何,记者也不能将眼前所见与丁淑凤描述的场景相提并论。
提到“草厂”,老北京人并不陌生,这里因“南北走向的胡同群”而闻名,也是一直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具有老北京南城特点的胡同片区。
旧时,老北京人住在这里消暑乘凉、喝茶聊天,甚是自在。但随着住户越来越多,院落空间狭窄局促且“脏乱差”,私搭乱建屡禁不止,部分历史建筑局部破坏,城市管理滞后,居民的居住环境日渐恶化。
1999年,草厂地区西起草厂三条,东至草厂十条,被列入北京老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从2008年开始,这里启动了胡同整治,一场汇聚政府与各界专家力量的“保护战”悄然打响。
2008年起,“保护战”先后完成了区域内的给水、燃气、排水施工,保证了基本民生需求;2015年,雨污分流试点改造启动;2016年,东城区政府实施全电厨房建设工程,涉及1000多户家庭,居民彻底告别了燃气灶、煤炉子……
2017年,草厂地区再次围绕保护胡同风貌、提升胡同景观进行了一系列升级改造。既要保护历史风貌,又要方便居民生活,这次给草厂文保区老城复兴提出了更具挑战的要求。项目负责方、天街集团总经理助理姚文国对此表示:“我们邀请了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政府主导下,各方力量共同协作,原则是兼顾保护和宜居。”
大力度的改造工程让草厂社区彻底变了样。“我们将电力电信架空线入地;完成道路重新铺装工作;对胡同厕所进行了彻底‘革命’,安装了新风系统、消毒灭蚊蝇设施、洗手池、污水池、隔断等;见缝插绿,为胡同增加百余处绿化小景观,累计添绿2000平方米;对一些原汁原味老房子、老建筑,进行了加固整治……”姚文国一一介绍说。
“现在,我们的生活真是焕然一新。老胡同真是迎来了新生活。”每次谈及现在的生活,丁淑凤都高兴不已。
内部:开创“我的事情我做主”
外部环境的改善让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幸福感大大提升,社区内部的治理和服务更是令他们舒心。
丁淑凤描述着自己现在的日常生活:每天早晨起来,到三里河公园遛早儿;不想做主食了,就到胡同口的主食厨房买点,馒头花卷卫生又便宜;理发店也开在了胡同里,价格惠民;买菜到微风市集,买完菜还可以到二楼去看看书,年轻人可以喝喝咖啡……“几分钟路程,什么事都办了,我女儿一家和我住在一起,她们都说在这生活特方便。”
据介绍,在规划设计中,草厂地区利用疏解腾退的空间配置了生活性服务业设施,实现了“一刻钟便利生活服务圈”全覆盖,其中包括四联美发、主食厨房、菜站等,物业24小时的便民服务车随叫随到。
老胡同的新生活可以说在草厂胡同体现得淋漓尽致。
老百姓的新生活还体现在“我的事情我做主”的“小院议事厅”,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来视察时专门到访和点赞的地方。
据草厂社区党委书记朱耿亭介绍,“小院议事厅”成立于2012年,“议百姓关心事,筑社区智慧家”是其成立的出发点,针对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小院议事厅”的工作人员会邀请相关部门与居民共同商议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小院议事厅’共举办过居民恳谈会10余场,2018年商议解决问题30余个,这里已经成为社区居民通过自由对话实现自我管理的公共空间。”朱耿亭表示,“在草厂文保区全面升级改造期间,小院议事厅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在议事厅的会议室里看到,一块块移动小黑板详细记录着议事厅开会的议程。其中一块黑板上写着:居民提出的问题/建议:1.院内杂物清理;2.厨储卫浴功能齐全;3.引入专业设计团队;4.完善便民服务设施。
都有什么事是“小院议事厅”“拍板儿”定下的?
胡同里铺什么材质的路?种什么品种的花?厕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造?传统的节日如何庆祝?如何做到文明养犬等种种问题,都在议事厅得到了有效解决方案。
“实践证明,这是大家共商共议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是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好方法。”朱耿亭说,当发现自己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可以得到采纳和解决时,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更加高涨,主人翁的意识就更强,“每个人都把自己作为社区的主人,那么,社区治理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近些日子,草厂社区正在试点建设“共生院”,引入知识层次高的年轻人群,与老北京人做邻居,为区域注入文化和活力,与胡同老居民共融共生。
“请问,这是草厂四条吗?”“习总书记来的是这里吗?”“这边的‘小院议事厅’在哪?”如今,草厂社区的美好生活吸引了众多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访问者和参观者。
“现在我们社区工作者和胡同里的老百姓比改造时还要忙活呢!”朱耿亭笑着说,笑声中透出一种轻松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