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学鸿
北宋庆历六年,邓州人贾黯擢进士第一,归乡拜见知州范仲淹,极尽恭谨,讨教为官之道。范仲淹大概也对贾黯才识有所了解,便说君不忧不显,惟“不欺”二字,可终身行之。就这两个字,贾黯受用一生,终成一代名臣。其每语人曰,吾得于范文正公者,平生用之不尽也。
“文正”这个谥号,不是一般人臣所能得到,由此可见范仲淹当时的社会影响与人格力量。西汉刘向讲,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以财为草,以身为宝。和范仲淹的“不欺”说的是一回事,可视为古人律己修身信条。金未元初的许衡与范仲淹很相像,都是好学不倦,博学多才,深得朝野上下好评,一样获赠谥号“文正”。许衡长期担任国子监祭酒,做的是教育工作,他承宣教化,不遗余力。其以“乐育英才,面教胄子”为旨,“因觉以明善,因明以开蔽”,循循善诱,潜移默化。门下不仅有大批汉族学生,还有不少蒙族弟子。许衡谓之通儒,其品德言行大为时人所推崇,被誉为“元朝一人”。他作古后,无论贵贱长幼皆为之恸哭,四方学者闻讯相聚哀哭,更有不远千里奔赴墓前致吊者,可谓极尽哀荣。
许衡是理学大家,律己甚严,因暑中不食路边无主之梨,留下“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千古名言。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道德完人,后世也有非议,认为其学术虽醇,无奈隳弃名节。社会鼎革之际,个人的抉择与努力大多服膺于纲常名教。魏晋名士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对许衡们来讲,何其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