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数字报纸

2019年5月8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11-0003

中国妇女报女界报道 金砖五国合作影片《半边天》在京首映 一路芬芳在巴渝 为困境女性撑起一片天 编织一张服务基层妇儿的“巾帼网” “乡村流动课堂” 助力乡村振兴 瑶家妇女余小娟“钩织”美好生活 福建泉州:诵读形式更丰富 家庭教育更有效

按日期检索

12 2013
上个月
下个月

中国妇女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我给版面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版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新闻排行榜
版权声明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正在加载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

瑶家妇女余小娟“钩织”美好生活

□ 新华社记者 柳王敏

立夏时节,位于湖南省南端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新镇瑶都水街,细雨清寒。40岁的余小娟和几位瑶家姑娘坐在一间钩织坊内,五彩的毛线在她们手中穿梭,室内光线柔和,展柜上摆放着织就的娃娃成品,格外引人注目。

“这一套是我们瑶族的‘幸福一家人’,瑶阿爸、瑶阿妈和瑶宝宝,阿爸阿妈手上拿着的是我们瑶族的传统长鼓。在我们瑶族地区,逢年过节都会打长鼓、跳长鼓舞。”余小娟向来访的游客介绍她们手钩的瑶族娃娃。

位于湘粤桂三地交界的江华县,多山地、丘陵,瑶族人口众多,也是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贫困县。近年来,江华县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政府服务,陆续引进三四百家小微企业进镇入村,同时培育本土小微手工作坊,吸纳带动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作为一名瑶族姑娘,余小娟对瑶族文化钟爱有加。“瑶族服饰和装扮都独具韵味,我们将瑶族文化钩织成娃娃,从帽子、衣服、鞋子,以及图案、颜色等,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出瑶族特色。”余小娟告诉记者,瑶族娃娃很受外地游客喜欢,也让大家了解和认识了这一民族文化。

余小娟肯钻研、勤动手。她从小在外婆、母亲的影响下,自学织毛衣,初中毕业后在沿海地区务工多年,平时断断续续做些钩织,以衣服为主。十余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开始尝试用毛线钩织小物件——小篮子、小人偶等,并把图片传到网上。

余小娟的作品很快吸引到了别人的注意,陆续有买家找到她。尝到甜头的余小娟开始认真琢磨和研究钩织,她通过网络学习不同的钩织方法,广交“织友”,追求创新,自己动手设计图案,将瑶族特色文化融入作品中。

2017年,余小娟回乡创业,免费教当地妇女学习钩织,增加收入,实现脱贫。如今,已有20余名瑶族姑娘加入了余小娟的创业队伍,当地政府帮助她们成立了“瑶家风情手工坊”,并提供场地,打造成当地旅游亮点。

“我从4年前开始跟着余小娟学钩织,她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有详细的针法和图解,我们学起来上手很快。”36岁的盘玉春告诉记者,做钩织时间灵活,挣钱的同时还能兼顾到家庭。

“我所理解的奋斗就是勤奋,多动脑,多动手,追求创新,当顾客看到我们的作品表达惊叹时,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现在我们要一步步把钩织做好,带动更多的人加入我们,把瑶族特色文化传播出去。”余小娟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手机触屏版
主办单位:中国妇女报社 版权所有:中国妇女报网 2014 COPYRIGHT
备案号:京icp备05037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