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鉴于语言在塑造文化和社会态度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使用性别包容性语言是促进性别平等的一个有力手段,联合国制定了六个官方语言版本的《性别包容性语言指南》。其中中文版《指南》提出,可以采取若干策略来实现性别包容:使用非歧视性语言;根据沟通需要,可以表明被指称对象的性别;如不需要,不要强调被指称对象的性别。我们应该学习《指南》的策略,努力营造一个具有性别包容性的语言环境。
■ 安庄好
2019年4月20日,“联合国中文日”十周岁啦。今年的“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将持续到5月上旬,纽约联合国总部、日内瓦、曼谷、内罗毕、维也纳等地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传播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0年,联合国全球传播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六种官方语言(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其中,3月20日法语组织成立纪念日是法文日,4月20日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是中文日,4月23日莎士比亚诞辰与逝世日是英文日,4月23日塞万提斯逝世日是西班牙文日,6月6日普希金诞辰日是俄文日,12月18日阿拉伯文被联大定为正式语文日是阿拉伯文日。之所以将“谷雨”定为中文日,是为了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联合国推出《性别包容性语言指南》
鉴于语言在塑造文化和社会态度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使用性别包容性语言是促进性别平等的一个有力手段。联合国不仅启动联合国语言日,促进六种官方语言在联合国平等使用;而且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制定了六个语言版本的《性别包容性语言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提出了若干建议,帮助联合国工作人员在任何类型的语言交流中都使用性别包容性语言,无论这种交流是口头还是书面,是正式还是非正式,是针对内部受众还是外部受众。
联合国还就如何以六种正式语文实际应用这些指南编写了一整套培训资料和课程,并在一个专门的网站上发布这些资料和课程。这些资源是由大会和会议管理部、管理战略部(原管理事务部)、全球传播部(原新闻部)和妇女署组成的机构间工作组在“在多语言环境下支持性别平等”项目框架内开发的,有助于支持“联合国全系统性别均等战略”的目标,即“营造一个支持平等、消除偏见、包容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作为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中文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中文在联合国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亦越来越重要。联合国中文社交平台已拥有2000多万粉丝,占联合国社交平台关注总人数的近50%。这既表明中国民众对联合国的关注和支持,也表明中文对联合国事业日益重要。联合国推出中文版《性别包容性语言指南》,此举将使中文更具性别包容性。中文版《指南》不仅对联合国工作人员具有指导意义,也值得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借鉴运用。
我们知道,在某些国家的语言中,语法本身拥有性别,如法语有阳性和阴性之分。但中文不存在“语法性别”,是一种相对中性的语言。中文的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都没有阴性、阳性、中性之分。性别差异在中文里的表现主要体现在“生理性别”(sex)和“社会性别”(social gender)方面。
生理性别反映了与生俱来的生理差异。比如,在中文里,第三人称代词有“他”“她”之分。其中,“他”通常指向男性(或为未表明性别信息时的默认选项),而“她”则通常指向女性,两者在口语表达中发音相同,区别往往只在书面表达中才能区分。
社会性别则以生理性别为基础,在社会文化建构下逐渐发展形成,体现为不同性别所特有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或人们对不同性别群体所持有的观念和看法。比如,在中文里,当谈及一位女性市长或总裁时,尽管性别也许并不是必要信息,但人们会习惯称之为“女市长”“女总裁”。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长和总裁等职业传统上多由男性担任的社会现象。
使用中文时可采取若干策略实现性别包容
为了消除对妇女的偏见和歧视,避免使用带有性别定型观念的表述,并以更积极的方式提高妇女的可见度。中文版《指南》提出,在口头或书面使用中文时,可以采取若干策略来实现性别包容:一是使用非歧视性语言;二是根据沟通需要,可以表明被指称对象的性别;三是如不需要,不要强调被指称对象的性别。
——使用非歧视性语言
一是在提及或称呼具体个人时,采用与其社会性别身份相符的称呼方式和代词。出于对女性的尊敬和尊重女性隐私目的,应尽可能使用“女士”来称呼女性,避免使用姑娘、小姐、夫人、太太等可能暗示女性年龄、身份、婚姻状态的词语。二是避免使用暗示某个性别优于或不如另一性别的表述,歧视性说法如:男人婆、娘娘腔、女人干的活儿、婆婆妈妈、头发长见识短、男主外女主内等。三是避免带有性别偏见或加深性别定型观念的表述。比如用“事业成功的女性”而避免用“女强人”;用“众所周知”而避免用“妇孺皆知”;用“丧偶妇女”而避免用“寡妇”;用“男人做家务”而避免用“男人帮忙做家务”。因为前者的表述比后者的表述包容性更强——毕竟,男人“帮忙”做家务暗示男人天生没有承担家务的责任。
——根据沟通需要,可以表明被指称对象的性别
有时候,为了突出性别信息,可标明被指称对象的性别。如“每个儿童都有权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可突出为“无论男童或女童,都有权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为提高女性的可见度,可在称谓前添加表明女性的限定词。例如,“女维和人员的人数继续增加”。
——如不需要,不要强调被指称对象的性别
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应避免使用区分性别的所有格,如“他的”“她的”“他们的”“她们的”。可使用“其”“此”“该”等性别中性代词。如用“每位教授都应派(其)助手参加会议”替代“每位教授都应派他的助手参加会议”;用“副主任在任职资格上与主任相同,其职责是……”替代“副主任在任职资格上与主任相同,他的职责是……”。
如需指代前文提及人员时,可重复此人的姓名、职称或所属组织等相关名词,而非使用人称代词“他”“她”“他们”或“她们”。如用“德国外贸组织主席提醒欧盟警惕欧洲目前对竞争的畏惧”,而非“他提醒欧盟警惕欧洲目前对竞争的畏惧”;用“法庭法官由选举产生。法官应该品德高尚”,而非“法庭法官由选举产生。他们应该品德高尚”。
需要注意的是,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歧视的语言源自歧视的思想,一朝一夕很难改变。我们应该响应联合国的倡议,坚持学习并借鉴《性别包容性语言指南》的策略,注意使用不对某个性别构成歧视的包容性语言,也不固化性别陈规定型观念,努力营造一个具有性别包容性的语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