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贾莹莹
做了20多年妇女工作,55岁的王晓英从未觉得像如今这样得心应手。“以前就我一个人张罗咱们屯里的事,‘会改联’后,咱屯妇联的规模壮大了,能办的事儿越来越多了,需要开展什么工作都有人牵头,妇女对咱们也越来越认可了!”王晓英边说边给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展示近两年来屯妇联所取得的累累硕果。
在一张张照片中,记者看到了妇联组织在屯这个基层的最小单元上,开展特色妇女工作的生动实践。
2017年借着妇联改革的春风,长春市双阳区妇联依托“1+3+X”工作模式深入推进基层妇联组织改革,以党建带妇建,率先在吉林省范围内成立屯(组)妇联。长春市双阳区尹家村朱家平房屯是长春市妇联“会改联”后成立的第一个屯妇联,也是双阳区800余个屯妇联的缩影。
长春市双阳区屯(组)妇联成立后,助推了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妇女干部作用,在屯内实现零距离化解矛盾、促进协商性参与决策、助力女性创业就业。实现了小事不出屯,大事共协商的良好局面。
党建带妇建,让妇联改革更“实”
“以前我是屯妇女委员,现在不仅‘升官’了,地位也提高了!”自从成为妇联主席之后,王晓英明显觉得自己说话比以前更有“分量”了。而这份自信不仅来源于妇联改革后妇联组织的变化,更得益于双阳区委打造的“1+3+X”的基层组织创新模式。
双阳区妇联主席刘玉渤告诉记者,1是指1个党支部,3是指屯妇联主席、屯主任和综治委员,X是指志愿者。在这种基层组织建设中,妇联工作成为党组织建设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真正地实现了以党建带妇建、妇建促党建。
屯妇联成立后,不仅仅是人数上的变化。屯妇联主席、副主席、执委、巾帼志愿者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化解邻里矛盾和屯内纠纷。两年来,共组织排查问题1000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2300余个,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形成了以民为本、村民自治的良好局面,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织”的妇联组织体系,使妇女组织建设一竿子插到底,实现了上下无缝衔接。
优化配置,让妇联组织更“强”
双阳区妇联将队伍建设放在改革的首位,依托“1+3+X”工作模式,在屯妇联中“选优任贤”充实妇联力量,从合作社带头人、种粮大户、返乡创业女青年、女大学毕业生中选拔推荐妇联干部,屯妇联设主席1名,副主席3名,执行委员会设委员11~15名,建设了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服务作用发挥突出的妇联干部队伍。
双营乡鲁家村黄瓦房屯妇联依托“乡村两级人才培训中心”服务平台,为全屯妇女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创业就业信息指导和实用技术培训等服务,每年转移就业妇女20多人次,劳务收入达到70多万元。
朱家平房屯妇联与双阳区妇联上下联动,以棚膜经济和居家灵活就业为切入点积极拓展妇女创业就业内容,开办“特色农家游+草编技能培训+电商发展”综合培训班,累计培训妇女100人,实现就业80人。
截至目前,双阳区屯妇联共吸纳各类行业组织带头人1700人,培育发展致富项目92个,带动贫困户脱贫400户,有力提升了妇女组织在基层干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做活载体,让妇联作用更“大”
今年50岁的双营乡鲁家村黄瓦房屯妇联主席杨丽波做妇联工作已有25个年头,随着屯里土地的流转,很多年轻人都到外地或周边的工厂打工,真正生活在屯里的多为孤寡老人和贫困儿童。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孩子感受到慈母的关爱成为杨丽波最想做的事。
2017年成立屯妇联后,15名执委发挥自身优势,举办饺子宴让全屯的妇女老少一起热热闹闹过新年;一起照顾帮助屯上的困难户和孤寡老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向上争取资源,义务在屯上栽花种草3000余棵;在屯妇联的带动下,妇联干部与爱心人士共同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代理妈妈帮扶对子。
黄瓦房屯妇联不仅注重帮扶弱势群体,还广泛搜集妇女生活诉求和意见建议,对一时难以处理和解决的问题,通过村管会以组织名义层层反映,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妇女工作的带动下,屯妇联先后组织开展各类服务活动30多次,向上级反映修路、低保等民生实事方面的意见建议12条,解决处理问题7个,形成了“半拉家带全家,村民自治靠大家”的良好局面。
双阳区屯妇联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坚强的后盾。刘玉渤告诉记者,双阳区共有23个部门妇委会与69个贫困屯组妇联结成帮扶对子,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截至目前,长春市双阳区已经成立党支部的878个屯全部完成区域化改革,成立了屯妇联,并组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1229个,实现了“基层妇联组织+巾帼志愿服务组织+巾帼志愿者”共同参与村屯妇女管理自治、共同服务基层妇女群众、共同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局面。